首页> 中文期刊>生态学报 >广州市常见行道树种叶片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

广州市常见行道树种叶片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

     

摘要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 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 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2013年第8期|2604-2614|共11页
  • 作者

    刘璐; 管东生; 陈永勤;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655;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沙田,新界,香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行道树; 叶表面结构; 滞尘能力; 接触角; 广州城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