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药学报》 >太阴与阳明病证实验大鼠模型制备及机理探讨

太阴与阳明病证实验大鼠模型制备及机理探讨

             

摘要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辨证客观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d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制备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实验大鼠连续2d每日经口灌服热性中药、自身粪便及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制备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观察并比较两种模型大鼠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浆用间苯三酚法测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功能,测定肝组织Na+-K+-ATP酶活性以及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差异.结果: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体温降低,小肠吸收功能减弱,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胃粘膜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组大鼠好动,体温升高,小肠吸收功能增强,Na+-K+-ATP酶的活性升高,胃粘膜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空泡样改变、肝细胞浊肿,结肠上皮深染、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脾脏体积正常、脾小体数目增多.结论:体温,D-木糖吸收率,Na+-K+-ATP酶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脏、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二证的鉴别指标.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复合造模的方法,成功出太阴病脾虚寒湿证、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