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摘要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1年后中度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主要植物种群在小尺度(50 cm×50 cm)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生活史特征和生态适应对策等角度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结果表明,围封1年显著降低了群落中主要种群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和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的重要值,而增加了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的重要值;显著增加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地下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围封使退化矮嵩草草甸主要种群矮嵩草、高山唐松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空间分布格局从放牧后的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发展,而雪白委陵菜、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 Maxim)、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但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空间格局从放牧后的聚集分布转向随机分布.因此,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在围封的初始阶段,由于避免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及其践踏作用,首先可能是使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从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变化的趋势,从而使小尺度的种间隔离来降低种间的竞争强度,从而改变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恢复演替.

著录项

  •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第11期|2320-2326|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生态学;
  • 关键词

    恢复; 退化矮嵩草草甸; 群落结构;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 入库时间 2022-08-18 09:24:3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