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氮素对粳稻花后光合响应曲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氮素对粳稻花后光合响应曲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摘要

curves changed greatly on the 14th DAF and the photosynthetic CO 2 response curves changed greatly on the 35th DAF.By cluster analysis of grain yields of rice varieties and the parameters of photosynthetic light response curves and photosynthetic CO 2 response curves ,Nanjing 44 and Nanjing 5055 were high efficient cultivars both in LN and HN,their photosynthesis was insensitive both to CO 2 and light intensity under different N applica-tions.It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breeding object both for low N application and high yield by se -lecting high efficient cultivars both in LN and HN .%为明确施氮量对高产粳稻开花后光合能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选取8个不同粳稻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4 d和35 d,测定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0.0 kg/hm2(MN)、450.0 kg/hm2(HN))剑叶的光强-光合响应曲线、二氧化碳(CO2)-光合响应曲线,并分析其光合参数,最后在收获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根据HN和LN的单株平均产量,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类型1:氮素双高效类型,如南粳44,南粳45,南粳5055和南粳46;类型2:高氮高效型,如74142和02102;类型3:双低效类型,如武运粳7号和武育粳3号;供试材料剑叶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的光合参数分析,施氮量显著改变了其开花后14th的CO2-光合作用响应能力和35th的光强-光合作用响应能力。结合剑叶单株产量以及光合参数的聚类分析表明:施氮量对氮素双高效类型南粳44和南粳5055的光合作用响应能力影响不大,选择氮双高效水稻类型是今后实现减氮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著录项

  •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26-37|共12页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11.062;
  • 关键词

    粳稻( Oryza sativa L.); 氮素利用效率;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CO2 ); 光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