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华北农学报 >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摘要

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选用垦粳7号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垄作双深和常规平作2种耕作模式,裂区为(5月8日插秧(早插)和5月18日插秧(适插))2个插秧期,裂裂区为常规苗和乳苗2种秧苗类型.结果表明:耕作模式、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品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垄作双深耕作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显著高于常规平作,分蘖、齐穗、灌浆、成熟期叶面积分别提高了14.71%,9.16%,8.77%,2.10%,群体干物质分别增加了17.81%,5.98%,11.15%,5.53%;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分别提高了7.34%,2.00%,从而使产量提高了7.41%;在稻米品质上,提高了加工品质、光泽、味道、口感,从而使食味评分提高了2.52%.5月8日插秧相对于5月18日插秧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并通过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稻米品质上,降低了加工品质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食味评分.常规苗(5月8日插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较高,并维持较高的产量和较优的品质;乳苗(5月18日插秧)则显著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并通过维持较高的穗粒数,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垄作双深处理下,常规苗(5月8日插秧),具有较高的齐穗期-灌浆期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8.52 g/穴),和齐穗期、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33,3.95),显著提高了穗粒数(115粒),从而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38.11 g/穴)和食味评分(77.11分)为本研究最佳的处理.其次为垄作双深处理下,乳苗(5月18日插秧)使产量达到36.85 g/穴,食味评分为72.14分.

著录项

  • 来源
    《华北农学报》|202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11.03;
  • 关键词

    水稻; 耕作模式; 插秧期; 秧苗类型; 产量; 品质;

  • 入库时间 2022-08-20 06:17:2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