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探求 》 >与内地合作互补 凭高科技增添后劲——论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与内地合作互补 凭高科技增添后劲——论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

香港长期以来是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港,从1952年起,才开始发展以纺织、成衣、塑胶、玩具为主的制造业,后期还发展了电子、钟表业。从70年代起,随着国际金融业在香港的迅猛发展,香港逐步确立了地区性的国际金融、贸易、货运中心和以轻工业为主的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成为亚洲的一条“小龙”。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香港从事制造业的绝大部分厂商,已陆续将生产程序中劳动密集的部分北移到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其他省、市,因而使香港制造业的企业数目、就业人数和制造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内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 据港英政府统计处1995年出版的《香港社会及经济趋势》的资料显示: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在1984年为50033家,就业人数为955746人;到1993年,企业减至34382家,就业人数下降到504888人。 1984年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是24.3%(按当时要素成本计算),而到1993年已下降到11.1%。 据港府统计处的官员称,1994年、1995年和 1996年初,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仍呈现下降的趋势, 1995年底就业人数已降至38万人,比高峰期下降了60.24%。 香港、广东的一些报纸在报道香港制造业的情况时,认为香港制造业正在萎缩。最近在香港一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