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州学刊》 >汉末荆州学派与三国政治

汉末荆州学派与三国政治

         

摘要

正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褒崇德行儒术,并以此作为取士的标准,遂形成以名节相尚的社会风气。但因选举和任官一以把持在世族手中的乡间清议为依据,乡党品核决定着士人一生的前途,有名者于青云,无名者委沟渠,故人们渐趋于交游标榜,朋比引类,或以不近人情的过激行为博取声誉,从而造成重名轻实,名不符实,乃至有名无实的虚伪风尚。 逮至桓、灵,政治腐败不堪,社会各种矛盾都极端尖锐。宦官擅权,士人进身之途被阻,遂激扬名声,议论执政,即有党锢之祸,接着爆发了黄巾起义,名教之治已濒临崩溃。于是,统治阶级中人纷纷起而救世,其间,出现了种种新的政治理论,荆州学派就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 汉末中原大乱,荆州和幽州较为安定,故避乱而至者颇多,而避地二州的士人,其学术思想与政治理想显有新旧之别。东汉的政治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故北方大族势力较强,洛下、齐鲁,是经学的渊薮。东汉的经学,是名教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士人进身之阶。时“伊洛以东,淮汉以北,郑氏一人而已,莫不宗焉,”郑玄虽然学综今古,却仍不脱两汉儒学的藩篱。避地幽州的,多是此类北方旧学宿儒。北海邴原,“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时相随避乱至辽东。管宁在彼,“语惟经典,不及世事”,“宁以衰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