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氟尿嘧啶类单药在晚期胃癌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6h】

氟尿嘧啶类单药在晚期胃癌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节 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研究统计方法

1.分析的相关病例

2.诱导化疗方案

3.维持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5.病例查阅及随访

6.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据标准所纳入的病例

2.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特征

3.疗效及预后的分析

4.不良反应

第三节 讨论

参考文献

关于晚期胃癌维持治疗的探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均经含紫杉类、铂类、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诱导化疗后达到疾病控制,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晚期胃癌患者。其中126例在诱导化疗后分别应用卡培他滨、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给予卡培他滨剂量为1000-1250mg/m2,2次/日,连用2周停药1周,每3周为1个周期,替吉奥剂量为80mg/m2,分2次,连用2周停药1周,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未进展的末次随访时间,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维持治疗。其余患者经化疗后未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为未维持治疗组。观察两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和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维持治疗预后的关系。
  结果:维持治疗组与未维持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7.80个月、5.42个月(P<0.05);其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是12.11个月,10.60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0.8%、32.3%(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22例(17.4%),骨髓抑制56例(44.4%),胃肠道反应45例(35.7%),以1-2度为主,大多可以耐受。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转移灶数目、诱导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PFS以及OS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应用氟尿嘧啶类单药进行诱导化疗后晚期胃癌的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提高1年生存率,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肝转移、转移灶数目、诱导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PFS以及OS独立预后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房慧;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学科 肿瘤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白莉;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胃肿瘤;
  • 关键词

    胃癌; 化疗治疗; 维持治疗; 氟尿嘧啶类单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