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保健人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现况调查及队列研究
【6h】

老年保健人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现况调查及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相关定义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基线临床资料特征

2.2 TEG结果分析

2.3 心血管事件的短期随访情况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小板功能评价方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保健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况,了解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其应用范围;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TEG)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有效性情况,为治疗发挥高效能提供凭据;结合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探究影响抗血小板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监控抗血小板效果提供便捷指导;建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不良事件评估队列,通过随访前瞻性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况,对不同抗血小板方案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
  纳入2015年6-8月于我院体检老年保健人群1637人,收集基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自愿测定TEG数据者955人,建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不良事件评估队列,通过电话、门诊等方式随访短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双抗组,无抗血小板药物组,按80岁分为高龄组及超高龄组。描述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有效性情况,应用统计学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抗血小板疗效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前瞻性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年龄分布在氯吡格雷组最大(80.54±9.92),当前吸烟(6.04%)明显最低,卒中病史(17.03%)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冠心病史(79.01%)在双抗组明显最多。
  2.PLT水平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191.67±50.60 vs178.67±46.45,P=0.03);血脂方面TC(3.85±0.81,P<0.001)、LDL-C(2.36±0.73,P<0.001)双抗组最低;FBG及HbA1c在双抗组明显升高。
  3.阿司匹林组AA%总有效率48±9.3%几近起效,超高龄组抑制效果较好(58±8.3%),氯吡格雷组ADP%总有效率63±8.2%在起效范围内,超高龄组抑制效果较好(73±5.8%)。双抗组AA%(51±6.5%) ADP%(46±5.3%)均在起效范围内,年龄分层在各指标中比较无差异。MA-ADP平均值均在风险最低范围内,R值处于正常范围,年龄分层无差异。
  4.根据药物抑制途径不同,比较各组有效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总起效率45.92%,氯吡格雷组总起效率7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司匹林组超高龄组起效率、良好率均高于高龄组(20.61% vs16.03%,39.69% vs21.94%,P<0.001),氯吡格雷组存在同样趋势(58.11% vs48.78%,22.97% vs19.51%,P=0.3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分析MA-ADP的影响因素:WBC(OR=1.262,P<0.001)是增加出血的危险因素,PLT(OR=1.006, P<0.001)、eGFR(OR=1.016, P=0.013)及HbA1c(OR=1.358,P=0.011)均是血栓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高龄组相关因素与整体相似,超高龄组无明显相关因素。
  6.分析R值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36,P<0.001)是血栓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APTT(OR=1.090,P=0.006)、LDL-C(OR=1.673,P=0.008)是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高龄组相关因素与整体相似,超高龄组在血栓风险段APTT(OR=0.884,P=0.000)、HbA1c(OR=0.689,P=0.044)水平升高出血风险降低。
  7.比较各组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差异,但因样本量差异且随访时间较短可信度差,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结论:
  1.在高龄老人中氯吡格雷应用最广泛,且吸烟者最少,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程度较强。
  2.氯吡格雷在老年卒中病人中应用最多,可能由于双联抗血小板增加出血发生风险;而在冠心病中标准的双抗疗法应用最广。
  3.使用双抗病人多合并使用降血脂药物,尤其降胆固醇药物如他汀类;另外多合并血糖异常。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氯吡格雷单抗及双抗药物有效率平均水平都达到起效范围,阿司匹林单抗有效率平均水平也几近起效范围。因超高龄组氯吡格雷应用较广,阿司匹林组<80岁人数较多,且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者并未显著减少,药物无反应者的比例增加致有效率稍差。在单抗组超高龄组药物起效情况更佳。MA-ADP及R值平均水平基本处在风险最低范围,现况是比较乐观的。
  5.根据不同抑制途径对比,阿司匹林与双抗、氯吡格雷与双抗有效人数无明显差别。氯吡格雷单抗起效者超半数,较阿司匹林单抗(有效率不足一半)服用有效性更佳;超高龄组口服阿司匹林单抗有效人数多于高龄组,而在氯吡格雷组有同样趋势但不显著,整体情况与抑制率水平一致。
  6.关于MA-ADP,与风险最低范围(31-47mm)相比,在出血风险段(<31mm),WBC升高增加出血风险,PLT升高出血风险减少;血栓风险(>47mm)段PLT、eGFR、HbA1c水平增高,血栓风险增加。高龄组相关因素与整体相似,超高龄组无明显相关因素。
  7.关于R值,与正常值(6-8min)相比,在血栓风险(<6min)段,年龄增大血栓风险增加,APTT、HbA1c水平升高血栓风险降低;出血风险(>8min)段,APTT、LDL-C水平升高出血风险增加,PLT水平升高出血风险降低。高龄组相关因素与整体相似,超高龄组在血栓风险段APTT、HbA1c水平升高出血风险降低。
  8.建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不良事件评估队列,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分单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双抗三组,各组组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有差异,但因样本量差异且随访时间较短可信度差,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