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创造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抗病新材料
【6h】

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创造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抗病新材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文献综述

1.1植物基因工程概述

1.2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的策略及进展

1.3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1.4抗菌肽及其在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5马铃薯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二、引言

三、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2方法

3.2.1外植体材料的准备

3.2.2再生体系的建立

3.2.3转化方法

3.2.4转化体的筛选和抗性芽的获得

3.2.5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3.2.6转化体的Kan抗性检测

3.2.7 PCR分子生物学检测

3.2.8转GLU-CHI基因株系的几丁质酶活性检测

四、结果与分析

4.1再生体系的建立

4.1.1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的发生

4.1.2芽的发生

4.1.3外植体创伤方式与愈伤的发生

4.2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4.2.1植物材料的生理状态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2.2茎段和叶片遗传转化的效果比较

4.2.3农杆菌浓度及感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2.4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2.5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2.6转化体的筛选和抗性芽的获得

4.2.7头孢霉素(Cef)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2.8脱菌方式的确定

4.2.9梯度筛选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3转化体的检测和鉴定

4.3.1转化体的Kan抗性检测

4.3.2抗性植株的PCR检测

4.4转GLU-CHI基因株系的几丁质酶活性检测

4.5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五、讨论

5.1植物材料的生长状态与遗传转化的效率

5.2预培养在马铃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

5.3转化子的筛选培养方式

5.4外源基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5.5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史,其抗病育种工作一直倍受关注.但由于马铃薯栽培种具有同源四倍体遗传分离的特性,常导致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因此,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育成具有抗性的优良品种.通常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向马铃薯中导入有效的抗性基因,为马铃薯的抗病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该实验对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使转化体系更加简便,且转化频率更为稳定.利用这一体系把抗真菌的双价基因GLU-CHI和具有广谱抗菌性的抗菌肽基因SPCEMA导入马铃薯中,均得到了转基因的马铃薯新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