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
【6h】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 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1.2.2关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的研究现状

1.2.3关于控制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3.1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

2.1创新与创造的基本概念

2.1.1关于创造的概念

2.1.2关于创新的概念

2.1.3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2.1.4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

2.2智力因素与科技创新

2.2.1观察力

2.2.2记忆力

2.2.3想象力

2.2.4操作能力

2.2.5思维

2.3非智力因素与科技创新

2.3.1动机

2.3.2兴趣

2.3.3情感

2.3.4意志

2.3.5性格

2.4社会环境因素与科技创新

2.5知识与科技创新

2.5.1知识数量

2.5.2知识类型

2.5.3知识结构

2.6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2.6.1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2.6.2我国工科高校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

2.6.3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创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控制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

3.1.1培养的概念

3.1.2模式及培养模式的界定

3.2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概要

3.2.1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2法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2.3德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2.4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3.2.5我国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6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述评

3.3控制论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3.3.1控制论的基本思想

3.3.2基于控制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

3.4基于控制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4.1培养系统的信息流程及培养模式构建程序

3.4.2工科高校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3.4.3培养目标制定

3.4.4确定培养规格

3.4.5基于目标的树状课程体系构建

3.4.6全程步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4.7第二课堂培养体系构建

3.4.8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指导思想

3.4.9培养方案的实施

3.5构建工科高校内部全程教育评价与反馈体系

3.5.1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3.5.2.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

3.5.3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3.5.4对工科高校内部院系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4.1现代电力企业对其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4.2“合格+拓展”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4.2.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2.2突出“三能”的培养目标

4.2.3多层次的培养规格

4.2.4有特色专业教育的思想

4.3基于目标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4.3.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要点

4.3.2步进式“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4.4第二课堂“能力素质学分”实施体系

4.5以自主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4.6全程人才培养评价与监控机制

4.6.1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

4.6.2基于网络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4.6.3以创新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6.4基于绩效的工科高校内部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机制

4.6.5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研究视角

5.1.1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5.1.2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研究视角

5.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5.3.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方法

5.3.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测验

5.3.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优化方法

5.4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5.4.2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5.5.1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

5.5.2反映教师本身创新能力的指标

5.5.3反映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标

5.5.4反映管理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保障力指标

5.5.5创新人才培养的效力指标

5.6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5.6.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5.6.2评价指标的判别标准

5.6.3定性指标的确定

5.6.4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

6.1粗糙集属性约简

6.1.1属性约简的基本理论

6.1.2属性约简算法

6.2支持向量机

6.2.1理论背景

6.2.2支持向量回归理论

6.3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结合模型

6.3.1选择支持向量机的原因

6.3.2进行属性约简的原因

6.3.3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互补性

6.3.4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回归模型

6.4实证研究

6.4.1数据采集说明

6.4.2粗糙集预处理

6.4.3支持向量机回归

6.4.4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工科高校担当着为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开展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技术经济及管理与教育界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提出了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组成及人格特征。基于控制论的思想,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论文提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的系统,构建了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支持向量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加强学校的全面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主要创新点: 1.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于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基于这一新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并依据该系统的信息流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基于人才培养的过程性与培养质量全面性的思想,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视为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系统,立足于这一新视角,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力、活力和效力出发,构建了全面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针对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数据特征,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抑制噪声干扰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4.从实践的角度对26所国家“211工程”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验证了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推广于其它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