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6h】

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领域

1.3.2 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领域

1.3.3 能源需求预测研究领域

1.4 本文的内容和特色

1.4.1 本文的内容

1.4.2 本文的特色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

2.1 问题的引出

2.2 协整技术

2.2.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2.2.2 协整检验

2.2.3 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2.4 H-P滤波

2.3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2.3.1 未滤波数据的协整分析

2.3.2 H-P滤波后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关系分析

2.3.3 政策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产和工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完全分解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和方法

3.3 数据来源和说明

3.4 生产能源强度的实证研究

3.5 工业能源强度的实证研究

3.6 关于技术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3.7 政策建议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煤炭和石油价格及其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煤炭价格和煤炭需求

4.2.1 数据和模型

4.2.2 计量结果及分析

4.3 石油价格和石油需求

4.3.1 数据和模型

4.3.2 计量结果及分析

4.4 煤炭和石油价格政策分析

4.4.1 煤炭价格政策分析

4.4.2 石油价格政策分析

4.5 政策建议

4.5.1 煤炭政策建议

4.5.2 石油政策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能源需求:建模、分析及预测

5.1 引言

5.2 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5.3 模型和数据

5.3.1 能源需求模型

5.3.2 数据来源和说明

5.4 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

5.5 变量的贡献度分析

5.6 能源需求预测

5.6.1 GDP增幅不同情况下的能源需求预测

5.6.2 能源价格增幅不同情况下的能源需求预测

5.6.3 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同情况下的能源需求预测

5.7 能源发展战略选择

5.7.1 提高常规化石能源的开采水平

5.7.2 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5.7.3 结构节能

5.7.4 效率节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省际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节能潜力研究

6.1 引言

6.2 节能潜力的经济学分析

6.3 能源强度的省际对比和节能潜力

6.3.1 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分析

6.3.2 绝对趋同下的节能潜力

6.3.3 相对趋同下的节能潜力

6.4 电力强度的省际对比及节电潜力

6.4.1 电力消费省区配置分析

6.4.2 绝对趋同下的节电潜力

6.4.3 相对趋同下的节电潜力

6.5 能源强度的差异原因

6.5.1 经济发展水平

6.5.2 三次产业结构

6.5.3 工业内部结构

6.5.4 能源消费结构

6.6 政策建议

6.6.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6.6.2 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

6.6.3 调整工业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

6.6.4 提高发电效率

6.6.5 加强区域间合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省际CO_2排放强度差异及CO_2减排潜力研究

7.1 引言

7.2 数据来源

7.3 CO_2排放的省区配置分析

7.4 绝对趋同下的CO_2减排潜力

7.5 相对趋同下的CO_2减排潜力

7.6 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7.7 政策建议

7.7.1 优化能源结构

7.7.2 进口电力

7.7.3 进口石油和天然气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展开▼

摘要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备受世界瞩目。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能源消费量也大幅度增长,能源短缺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接近中国环境的承受极限。在此背景下研究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找出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我国节能减排的关键。
  本文综合运用现代计量技术和经济理论,系统研究了我国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着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时间序列数据H-P滤波后的关系分析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受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共同波动的影响。
  基于LMDI分解模型对生产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完全分解研究,得出累计技术效应是生产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累计产业结构效应导致生产能源强度变化的位居其次,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技术效应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0大高耗能行业的技术效应是生产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贡献者。这给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方向。运用计量方法分别研究了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对其需求的影响,得出长期内煤炭价格上涨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需求,而长期内石油价格上涨对石油需求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分析了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能源价格指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变量的不同趋势预测了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结果显示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量很大。
  最后,利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电力消费以及CO_2排放省区之间的配置效果,发现既不符合效率原则,也不符合公平性原则。分别研究我国的节能和节电潜力以及CO_2减排潜力。分析了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电力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