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视角
【6h】

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界研究成果

1.2.2 国内学界研究成果

1.2.3 研究成果分析

1.3 选题的主要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的方法

1.4.1 对比研究国内外文献

1.4.2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

1.4.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辨析

2.1 民族的概念界定

2.1.1 原始民族概念的产生

2.1.2 现代民族概念的界定

2.1.3 民族与民族国家

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2.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界定的意义

2.2.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2.3 民族认同

2.3.1 认同概念的提出

2.3.2 民族认同的内涵

2.3.3 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的特性

2.4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维度分析

2.4.1 民族文化认同

2.4.2 民族生活认同

2.4.3 民族情感认同

2.5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面对的挑战

2.5.1 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信息选择带来的挑战

2.5.2 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责任意识带来的挑战

2.5.3 市场化对大学生民族理想信念带来的挑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证调研与分析

3.1 实证调研

3.1.1 调研路径设计

3.1.2 调查程序与步骤

3.1.3 问卷设计

3.1.4 期望被试结果

3.1.5 被试对象统计

3.2 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的积极方面

3.2.1 民族自豪感强

3.2.2 民族活动参与意识强

3.2.3 对民族文化兴趣浓厚

3.3 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现存问题

3.3.1 民族概念认识不清

3.3.2 民族信仰定位不准

3.3.3 民族认同中存在某些狭隘因素

3.4 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家庭影响

3.4.2 学校影响

3.4.3 社会影响

3.5 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特点

3.5.1 思维方式个性化

3.5.2 行为方式多样化

3.5.3 认知方式理性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明确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目的

4.2 理清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理念

4.3 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途径

4.3.1 以马克思民族理论为根本

4.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4.3.3 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纽带

4.4 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方法

4.4.1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4.4.2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民族活动

4.4.3 多方引入社会资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势力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推进民族建设的重要使命,面对国内外各种民族势力的割据和西方“分化”、“西化”思想的影响,理清民族定义及血缘民族与“中华民族”这一民族统一体间的认同关系,树立正确民族观念,对各民族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民族团结、国家稳定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视角,对民族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选取新疆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作出实证调研,对调查结果结合民族理论作出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从民族理论涉及内容出发,结合国内外热点民族问题制定,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知、民族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对民族认同的认同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在发放问卷的同时随机选取对象进行采访,使获得的调研资料更为完整。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现状总体呈现积极的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以往此类调查显现出更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更活跃的行为方式,对民族文化兴趣浓厚、对民族的自豪感强、民族活动的参与意识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民族认同教育的开展和民族认同意识的提升。但此次调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民族理论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民族概念、民族信仰的认识不清,对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防范意识不强等。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应结合这些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展开。
   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要重视对现有学校的教育资源的运用,加强民族理论的灌输,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造民族交往条件,紧跟国际、国内形式,深入理论分析,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全方位的进行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真正把理论内化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当中,使当代大学生产生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本文所提出对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建议,以完整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科学理论完成,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和学界具有普遍性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