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的北平中医药发展史研究(1912—1949)
【6h】

民国时期的北平中医药发展史研究(1912—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导论

2中医医事管理

2.1反对废止中医药的斗争

2.2执业中医考试

2.3总结讨论

3中医医疗

3.1中医医疗的主要特点

3.2中医医疗机构

3.3中医在西医医院中的从业状况和作用

3.4中医在防疫中的作用

3.5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

3.6总结与讨论

4中医教育

4.1师承相授教育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4.2北平国医学院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4.3华北国医学院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4.4北平中医讲习会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4.5总结与讨论

5中医杂志

5.1《中国医药月刊》述评

5.2《北平医药月刊》述评

5.3《国医砥柱》述评

5.4《国医求是》述评

5.5总结与讨论

6中医团体

6.1北平中医学社

6.2北平国医职业分会

6.3国医砥柱社

6.4《国医求是》月刊社对北平中医发展的影响

6.5总结与讨论

7中药业

7.1中药的销售与制作

7.2中药研究

7.3总结与讨论

8全文讨论

附录:1主要参考参考书目及文献

附录2:致谢

附录3: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时限是1912-1949年,内容为北平地区中医发展的历程,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北平中医发展史进行了探讨。  北洋政府时期反对废止中医药的斗争:北洋政府时限从1912-1928年。其间北平中医药界人士对北洋政府废止中医药的行动进行了多次斗争,影响较大的是1913年至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政策引发的斗争。  南京政府时期北平中医界反对废止国医案的斗争:这次斗争时限主要是1928年后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  民国时期的中医考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民国初期、抗战时期的地方考试到抗战胜利后的全国统一考试。第一个阶段:民国初年北平举行了几次中医考试,但1930年前考取的中医师有史可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人。第二阶段:1929年反击“废止国医案”取得初步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发布了多种不同的规则或章程,并主持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北平中医从业人员考试。抗战爆发后北平地区考试仍在断续进行。第三阶段:抗战胜利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分区考试,北平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主要考点。通过对中医从业资格的考试,检验了中医从业者的水平,激励青年中医爱好者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医疗的主要特点:中医院明显少于西医医院,但中医从业人员明显多于西医,中医大部分服务于北平市的大街、小巷的诊所。资料统计中医与西医从业人员之比为8:1,民众乐于接受中医治疗,形成了广泛的诊治范围,故中医担负着北平地区80%以上的医疗任务。有些中医坚持走中西医汇通道路;部分知名中医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中医人员流动性增加。  中医医疗机构:民国时期北平地区中医医院有杨浩如中医院,孙子云中医院,华北国医学院附院等。这些医院规模较小,医院内医、药虽有分工但分工不明显,中医护理水平低下,人员构成比中常医护兼顾,以上特点决定中医院难以和西医医院分庭抗礼。三家医院影响最大的医院是杨浩如医院,它是民国时期北平第一家私立医院,主要服务于贫民,突出癫狂病治疗特色,注重药物的配合与提炼。  中医在西医医院的从业状况:民国时期西医医院发展较快,1914年,知名的北平西医医院已发展到21家。由于中医从业人员较多,有的西医医院需要中医做医疗服务,于是一批知名中医到西医医院工作。这些中医到西医机构中工作,开扩了视野,促进了中西医沟通交流。民国时期有中医的西医医院主要有回民医院和内、外城官医院三家。北平回民医院分中西医两部,由于医院中医部知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在社会上深有影响,医院中医医疗突出外科特色。内外城官医院均是以中医为主开办的医院,但随着时代的演变最后成了西医为主的医院,中医在两医院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民国时期北平临床各科均有较大的发展,以内科名医最多,发展最快。御医们大部分是内科大夫,四大名医均是内科大夫,其弟子众多,弟子也多从事内科专业。其次发展快的是外科,外科分为三大家,以丁庆三为首的丁家,以段馥亭为首的段家,以房兴桥为首的房家,其中丁家名望最高。妇科也有所发展,影响较大的大夫是关月波、刘辅庭。儿科诊法护理方面有较大发展,较知名的大夫是杨艺农、王子仲。针灸科是发展较快的科之一,以南王(王乐亭),北胡(胡荫培)影响最大。正骨按摩科夏锡武是上驷院绰班正宗传人,带出了几位知名中医,冯泉福、刘道信、刘寿山各有特色。另外肿瘤科也有了分科雏形。  师承传授教育:师承传授是古代中医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又可称之为私学教育,它在民国以前中医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民国早期由于北洋政府反对办中医教育,师徒相授几乎成了中医唯一的教育,其形式主要有从药徒转医徒、从艺徒转医徒、直接跟师、家传跟师四种。师徒教育为民国培养出了许多知名中医,为中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但这种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形成门户之见。  北平国医学院:学院为抗击“废止国医案”取得部分胜利后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共同商讨而成功开办。学院要求报考生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经考试合格后入学,考生主要来自北平,部分来自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学院多层次办学,因人施教,招收学生分研究班、医科班、预科班三种班次。学制四年,毕业后跟师学习一年。学院聘请当时知名中医任教。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注重传统教学,并设有少量的西医课及专题讲座。使用教材多为任课老师编写。学院重视医德教育,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萧、孔二人亲自带学生实习。1940年后日伪政府欲接管学院,1944年学院因不愿被日伪政府接管而停办。  华北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是施今墨及北平其他知名中医继北平国医学院开办成功后创办的另一所国医学院。学院每年招收一期,考生必须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学制四年,考生主要来自北平、天津、察哈尔等地,还招收了部分女生。坚持中医科学化,提倡中西医汇通,重视医德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院办学的主要特色。学院也重视西医教学,中、西医课程之比为7:3;聘请了北平知名的中、西医专家任教,后期还有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学生任教。学院共设37门课,教材主要由学院老师编写。1946年至1949年学院教务受国内战争影响几乎停滞,1949年2月重组教务会,教务得到了恢复发展。1950年2月,学院被卫生部接管。  北平医学讲习会:北平医学讲习会为1939年北平开办的一所业余医学夜校。讲习会学制仅为一年,教学为讲座形式,但由于日伪当局把它当作发展北平地区医学,进而达到奴化、统治市民目的之一种手段,因而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讲习会开办发展顺利,开办地点则是古代皇家禁区--午门外朝房。讲习会招收了大量生员,普及面广,在北平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仉即吾、赵树屏、张菊人等一大批当时知名中医任教,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民国早期仅有《通俗医事月刊》、《新中华报医学周刊》两份内容泛杂或中西医合载的杂志。反对“废止国医案”的胜利,使中医学走向了逐步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医杂志的创刊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平中医学社:北平中医学社是北平地区延续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的中医团体组织,二十年代发起及组织者主要为晚清御医。主要成就为:整理编辑了清代御医史,修辑了古典医籍《医统正脉》。1931年全诚斋曾试图恢复该组织,因响应者不多而中断。1936年,北平中医学社恢复成立,但和原组织名同而实异,是专为创办《中国医药月刊》成立的组织。主要成就:创办《中国医药月刊》,编著了大量中医药文献。四十年代的“北平中医学社”改名为“中国医药学会”,但参加了“世界科学社”才得以正常活动。主要成就: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扩大了北平中医在社会上的影响,促进了北平中医药的发展。  北平国医职业分会:北平国医职业分会是日伪政府支持开办的中医药团体。分会虽为日伪政府支持创办,但北平中医药界借助于其支持开展了大量学术活动,创刊了《北平医药月刊》,开办了中医研究班、中医诊疗所、中医讲习所,对北平中医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国医砥柱社:国医砥柱社是以杨医亚为代表的华北国医学院学生,联络北平及全国知名中医药学者专门为发展中医药学术、出版、推广《国医砥柱》杂志而成立的学术团体组织。“国医砥柱社”成立后,出版了《国医砥柱》杂志,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多个分社,推广了中医药学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国医求是月刊社:国医求是月刊社的唯一任务是创办《国医求是》杂志,学社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国医求是》杂志中。学社维持时间较短,社会影响明显不如其它中医药团体。  中药的销售与制作:民国早期北平是全国的中药集散中心,后期为华北地区的中药集散地。民国时期北平中药销售制作量大,销售的主要渠道是中药店。北平同仁堂是当时最大的中药店,在天津、南京、山东等地均开设了分店。中药制作地仅限于中药店的作坊,工具是碾槽和刀具,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制出了饮片、丸、散、酒、膏、丹等中药的不同剂型,满足了北平及全国部分地区的需要。  中药研究:民国时期北平中药研究多为传统研究,当时发行的各中医杂志刊载了许多中药传统中药研究的文章,刊载比例较大的是《北平医药月刊》。受现代科学的影响,后期《中华医学杂志》也刊载了部分现代研究的文章。这个时期的中药业为中医药的整体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