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
【6h】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第二章 样本公司的关键信息与讨论

第三章 理论回顾

第四章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模型和关联性要素分析

第五章 技术能力与吸收学习战略

第六章 价值创新—技术学习的互补策略

第七章 技术转移的新进展及理论解释

结论:对中国企业长期技术与创新政策的建议

附件:本研究的样本公司、研究过程及相关信息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把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扩散和中国企业的吸收学习和技术能力发展策略作为主要对象,运用市场调查、规范描述、实证比较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把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过程和难点、中国企业技术学习策略、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逻辑演绎和操作模式.该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引言部分明确提出了该文的研究意义.这主要是基于对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如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与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应该如何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发展动力在哪里?是自主创新还是吸收学习?这是该文展开的逻辑起点.在第一章,该文定义了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一些难点问题.这些研究对象和难点问题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和推敲,而是基于对47个在华投资、尤其是在制造业、高新产业领域有战略投资的跨国公司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第二章,该文定义了样本公司和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来自于1998年下半年至2003年对47家样本公司中中方的中高层管理者或部门经理的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发现,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是战略行为,而不是权宜之计.但是他们并不情愿把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企业.在他们试图保护现有技术知识的同时,大部分样本公司认识到,技术外溢(Spillovers)在所难免.因此,最有效的战略是通过技术研发来保持它们的技术领先地位.在第三章,根据定义的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前人的理论研究做了系统的整理和描述.其中一些理论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也有一些理论可归为规范描述的范畴.不管什么类型的研究,我们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连续性,许多研究仅仅注重的是某个细节、某个个案或某个部分.我们基于技术转移和吸收学习做了分类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许多研究并不充分,而且资料不完整,这给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第四章,根据理论回顾和调查结果的整理,该文提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一般模型和技术转移与吸收学习模型,这两个模型基本上能够概括技术转移和吸收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关联要素).与此同时,该文还对部分变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由于技术是一个交易过程,因此,它在交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机会主义行为的干扰,因此我们从交易规则和信守承诺的角度做了深入分析.在第五章,在系统讨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中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其中该文对吸收学习过程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吸收学习战略和吸收学习过程的能力转换.该文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难点在于技术选择.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难点问题,该文引进了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规范描述.在第六章,在技术吸收学习与技术能力提高的问题上,实施该文提出的策略和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这种做法需要许多条件支持,因此不可能完全奏效.为此,我们提出了价值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这种策略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策略.最后,该文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技术转移理论突破的问题上,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全球化的特征、趋势和策略,同时还分析了国家创新能力理论.该文认为,上述二种理论是技术转移、吸收学习领域的实践创新,需要理论界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范黎波;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徐子健;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7;
  • 关键词

    技术转移; 学习战略; 国家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