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起步模式的选择
【6h】

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起步模式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中国的房地产投融资现状及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二、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基金

三、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所需外部环境的探讨

四、借鉴国内外经验理性选择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起步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房地产投资项目涉及的资金金额巨大,建设期和回收期长,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通常无法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完善,房地产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的条件下,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最终来源大部分为银行贷款,银行系统承担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环节的风险。在大量银行贷款投入到房地产领域的情况下,房地产危机将会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紧缩银行房地产信贷,但这并不是对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的打压,而是为了引导房地产投资的健康化发展,促进房地产间接融资体系向直接融资体系的转变。 多元化融资是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急需建立一种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要求这种模式既能够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又能够有效防范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种风险。因而,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房地产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从我国国情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出发,不可否认,如果发展得当,房地产投资基金将成为推动我国房地产金融走向成熟的有效选择。 同时,我们也看到,同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业、信托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对房地产投资基金理论、政策研究的滞后,相应地也导致推出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滞后。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业内对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起步模式的研究还比较笼统。学者们虽然对个别模式的选择意见比较一致,但对选择依据的讨论并不深入,对选择结果可能引发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更是鲜有涉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设计一个健康的起步模式,使其能够有效地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引导投资需求,将分散的、非专业化的房地产投资行为组织化、专业化,同时增强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房地产投资基金及其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又采用综合分析和演绎推理的方法,选择并设计了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在起步阶段的发展模式。 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除推动我国房地产金融走向成熟外,还有助于提高房地产项目资金使用的质量,并拓宽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加快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步伐。 在肯定了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积极作用之后,本文对其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由于房地产投资基金在美国的发展最为充分,也最为典型,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结构、投资目标、收入分配等方面基本都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因而,在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起步阶段,回顾REITs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包括初期的运行条件,中期的衰落继而复苏的背景、原因,以及种类、结构和成功之处等,将起到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借鉴美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是必要的,但我国的市场环境还有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完全仿照美国,发展多种类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还有很大难度,甚至是不可能的。 本文随后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所应具备的外部条件。文章认为,我国应加紧制订针对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专项立法,为其建立一个合理的发展范式;通过“有条件的税收优惠”激励基金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做到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双管齐下;加紧研究建立信托产品定价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最后,在前文的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起模式、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针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就发起模式的选择而言,考虑到由房地产企业作为发起人可能引发的关联交易,在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起步阶段,应由社保基金与实力雄厚的信托机构担任发起人;当外部环境成熟和基金运作日益规范化之后,再考虑允许房地产企业透过子基金结构入股基金。同时,基金财产相对独立、举债限制和避免双重征税的优势使契约型基金满足了我国现阶段对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的开发需求,但仍需在基金契约中明确激励约束机制,防范委托—代理风险。从效率与技术的角度看,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宜采用封闭式的变现方式,同时要重视封闭式基金的退出机制问题。 在物业管理职能的委内管理模式中,由于监管水平、信息披露机制等外部条件尚不完善,我国必须设立保管人并强化其职能。 在投资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中,鉴于我国房地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起步阶段,宜采用混合型的经营模式,并逐渐向权益型过渡。同时,设计投资组合时,应充分考虑多元化投资产生的风险分散效应和收益的权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