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及祛邪胶囊减少其复发转移的RCT研究
【6h】

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及祛邪胶囊减少其复发转移的RCT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

声明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大肠癌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现状

前言

第一部分祛邪胶囊减少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大肠癌“阴毒”理论的探讨

4祛邪胶囊方药及疗效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中医药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两部分对中医药治疗根治术后早中期大肠癌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祛邪胶囊减少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背景:祛邪胶囊是我们经过对古代治疗积聚方剂的整理研究,发掘研制而成,具有通阳温下,解毒散结的功效。前期的队列研究表明,其有可能延缓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目前临床研究的一级设计方案仍然是RCT试验,因此我们有必要严格的按照RCT试验的要求对祛邪胶囊减少大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目的:探讨祛邪胶囊在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的后续巩固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对以通阳温下法治疗肿瘤的治疗思路加以验证。 方法:本研究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严格地按照RCT的要求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案,选取根治术后Ⅱ、Ⅲ期大肠癌患者48例,后剔除2例,失访2例,可评价患者44例,包括Ⅱ期共28例,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13例;Ⅲ期共16例,其中治疗组8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术后辅助治疗结束后开始干预措施,治疗组给予祛邪胶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共6个月,分别就复发转移率、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临床症状、KPS评分、免疫功能以及祛邪胶囊的安全性进行观察。 结果:随访至2007年4月,治疗组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0和50.00%,对照组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52%、18.18%和50.00%,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时间平均为31.500±7.778个月;对照组复发转移平均时间为19.000±13.856个月,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25,t=1.12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P=0.018,t=2.462)、KPS评分(P=0.0235,t=2.355)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CD4绝对值(P=0.0275,t=2.336)、B细胞百分比(P=0.0055,t=3.029)和绝对值(P=0.0054,t=3.036)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D4绝对值(P=0.0409,t=2.167)、B细胞百分比(P=0.0335,t=2.262)、B细胞绝对值(P=0.0087,t=2.86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值治疗后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观察安全性未发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 结论:祛邪胶囊有可能延缓复发转移出现的时间,但最终结果尚需再进行1~2年的观察才能得出。另外,祛邪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服用安全,对于大肠癌术后防止复发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因此也说明通阳温下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背景: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的大肠癌辨证标准,从而影响了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因此亟待我们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对大肠癌中医辨证规律进行研究。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规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 方法:本研究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体征、中医单证证型症状表现。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并采用二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审核。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辨证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和分析。 结果:针对大肠癌中医辨证规律向全国中医肿瘤界60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与三脏二腑关系最为密切,三脏为脾、肺、肝,二腑为大肠、胃;在单证证型中,普遍的认为脾气亏虚是大肠癌术后的基本证型,在虚证中血虚和脾阳虚是最常见的证型,实证中以瘀血、湿热最为常见;多数专家认为湿热下注、瘀毒内结、湿毒内结等实证仍为大肠癌常见的证型。以单证证型模式对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发现大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证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及阴虚证,实证者多以气滞证为主。根据临床调查和数理统计结果,初步制定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暂定根治术后大肠癌7大证型分别为:肠燥津亏证、脾胃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肝阴亏虚,湿热内蕴证、肝胃不和证、肾气亏虚证、阳虚湿停证,并确定相应的主、次症。通过对以上证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TNM分期的增加,病情有由腑至脏,由表入里的趋势;TNM分期越晚的病人,其实证表现就越明显的趋势;虚证患者的KPS评分较虚实夹杂证患者低;年龄越大的患者,其越容易表现为虚证,年龄越小的患者,其越容易表现为虚实夹杂证。 结论:通过数理统计的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我们发现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确有其规律,中医证候是客观存在的。前瞻性的临床调查与多因素数理分析相结合是进行大肠癌术后患者辨证规律客观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