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6h】

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理论

1.2.1 石油经济学

1.2.2 影响石油供需平衡的因素-石油峰值论

1.2.3 国内外学者对石油能源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2.1 中国石油资源分布

2.2 中国石油供需状况

第3章 制约中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主要因素

3.1 经济发展迅速,石油消费巨大

3.2 国内石油资源供给有限,需大量依赖进口

3.3 主要产油国政治动荡,引发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3.4 运输通道单一,原油进口风险较大

3.5 石油地缘政治化

第4章 我国石油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实行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

4.2 构建多元化石油运输通道

4.3 深化改革,增强国有大公司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4.4 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抵御政治经济风险

4.5 扩大区域石油经济合作,分享国际资源

4.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石油在中国的工业及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石油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石油能否实现满足供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是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急剧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加上国际油价不断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石油发展战略重新进行全面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供需状况、中国石油资源分布,对中国石油资源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行全面剖析。
   在上述对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制约中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经济发展、国内石油资源供给、市场因素及运输通道、石油地缘政治化。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石油进口的战略背景,也是我国构建石油进口战略的依据。
   论文最后从我国的石油产业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出发,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6点思考:实行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实行油气资源进口的多源化,构建多元化的石油运输通道;深化改革,增强国有大公司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借鉴国外石油储备成功经验,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有效抵御各类政治经济风险;扩大区域石油经济合作,分享国际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等,希望能对中国石油供需的未来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著录项

  • 作者

    林超;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晓玲;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出口贸易;
  • 关键词

    石油进口; 供需矛盾; 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