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6h】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之一,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因为,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西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不能有效的阻断疾病的进展。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中医药逐渐成为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热点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而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尚未达成统一认识,给中医的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代谢组学的兴起,为中医证候的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利用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冠心病心绞痛各中医证候间的差异代谢产物,以期通过对差异代谢产物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冠心病心绞痛各中医证候间的代谢模式特征,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候血清代谢组学的差异代谢物,寻找不同的代谢模式,为冠心病证候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两位副主任医师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证12例、痰阻心脉证20例、痰瘀互阻证17例、痰热内蕴证19例、气阴两虚证18例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病例的血清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冠心病心绞痛各中医证候间血清代谢产物谱的差异。
   结果:
   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能够明显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盐、葡萄糖、脂类、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甜菜碱、胆碱磷酸、牛磺酸、磷酸胆碱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
   2.CHD气阴两虚证与和痰阻心脉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阻心脉证乳酸(1.34),O-乙酰糖蛋白(2.06),缬氨酸(0.98),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0.9),脂类(1.26,2.02,2.26),不饱和脂肪酸(5.34)含量高于气阴两虚证;而胆碱磷酸(3.22),葡萄糖(3.74,3.39,3.66),氧化三甲胺(3.26),乳酸(4.1,4.14),丙氨酸(1.46),谷氨酸盐(2.14,2.46),甜菜碱(3.28),牛磺酸(3.42),β-葡萄糖(4.62),高密度脂蛋白(0.86),脂类(2.02)含量低于气阴两虚证。
   3.CH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痰瘀互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瘀互阻证谷氨酸盐(2.14,2.46),O-乙酰糖蛋白(2.06),氧化三甲胺(3.26),胆碱磷酸(3.22),甜菜碱(3.26),葡萄糖(3.62,3.78),缬氨酸(0.98),高密度脂蛋白(1.26,0.86)含量高于气阴两虚证;而乳酸(1.34,4.14),丙氨酸(1.46),葡萄糖(3.74,3.7,3.54,3.9),牛磺酸(3.42),β-葡萄糖(4.66),不饱和脂肪酸(5.34),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1.3,0.9),脂类(2.26)低于气阴两虚证。
   4.CH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心血瘀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心血瘀阻证缬氨酸(0.98),牛磺酸(3.42,3.43),氧化三甲胺(3.26),谷氨酸盐(2.14),葡萄糖(3.86,3.58,3.5,3.96),β-葡萄糖(4.66),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1.3)含量高于气阴两虚证;而乳酸(1.34,4.14,4.1),丙氨酸(1.46,1.5),β-葡萄糖(3.7),胆碱磷酸(3.22),3-羟基丁酸(1.22),高密度脂蛋白(1.26,0.86),脂类(2.02)低于气阴两虚证。
   5.CHD痰热内蕴证患者和痰阻心脉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热内蕴证牛磺酸(3.42),葡萄糖(3.58,3.66,3.82,3.9),β-葡萄糖(4.66),谷氨酸盐(2.46,2.14),高密度脂蛋白(1.26,0.86),脂类(2.02)含量明显升高;痰阻心脉证乳酸(1.34,4.14,4.1),赖氨酸(1.46),异亮氨酸(0.94),丙酮酸盐(2.38),葡萄糖(3.94,3.86),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1.3),脂类(2.26,1.62)含量升高。
   6.CHD痰热内蕴证患者和痰瘀互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瘀互阻证牛磺酸(3.42),β-葡萄糖(4.66),葡萄糖(3.7,3.78),胆碱磷酸(3.22),谷氨酸盐(2.14,2.46),乳酸(4.14),缬氨酸(3.62),酪氨酸(3.9),高密度脂蛋白(0.86,1.26)含量明显升高;而痰热内蕴证乳酸(1.34),3.羟基丁酸(1.26,1.18,1.22),O-乙酰糖蛋白(2.06),亮氨酸(0.94),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脂类(2.02,2.26)含量升高。
   7.CHD痰热内蕴证患者和心血瘀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热内蕴证谷氨酸盐(2.14,2.46),乳酸(1.34,4.14),缬氨酸(0.98),胆碱磷酸(3.22),丙氨酸(1.46),亮氨酸(0.94),高密度脂蛋白(0.86,1.26),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脂类(2.02,2.26)含量明显升高;而心血瘀阻证牛磺酸(3.42),葡萄糖(3.46,3.5,3.54,3.86,3.94),β-葡萄糖(4.66),高密度脂蛋白(0.82)含量升高。
   8.CHD痰阻心脉证患者和痰瘀互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阻心脉证乳酸(1.34),缬氨酸(0.98),O-乙酰糖蛋白(2.06),亮氨酸(0.94),异亮氨酸(1.02),葡萄糖(3.94),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1.3),脂类(2.02,2.26,1.62),不饱和脂肪酸(5.34)含量明显升高;而痰瘀互阻证甜菜碱(3.26),胆碱磷酸(3.22),氧化三甲胺(3.26),谷氨酸盐(2.14,2.46),牛磺酸(3.42),葡萄糖(3.7,3.78,3.4,3.5,3.82,3.86),α-葡萄糖(5.22),β-葡萄糖(4.66),高密度脂蛋白(0.86,1.26)含量升高。
   9.CHD痰阻心脉证患者和心血瘀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阻心脉证乳酸(1.34),缬氨酸(0.98),O-乙酰糖蛋白(2.06),亮氨酸(0.94),丙氨酸(1.46),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1.3),脂类(2.02,2.26,1.58,1.62),高密度脂蛋白(1.26),不饱和脂肪酸(5.34)含量明显升高;而心血瘀阻证葡萄糖(3.78,3.5,3.58,3.82,3.86),甜菜碱(3.26),氧化三甲胺(3.26),牛磺酸(3.42),谷氨酸盐(2.46,2.14),β-葡萄糖(4.66),高密度脂蛋白(0.86,0.82)含量增高。
   10.CHD痰瘀互阻证患者和心血瘀阻证能够区分,二者血清代谢产物存在差异。CHD痰瘀互阻证乳酸(1.34,4.14,4.1),胆碱磷酸/磷酸酰胆碱(3.22),葡萄糖(3.7,3.62),β葡萄糖(4.62),缬氨酸(0.98),丙酮酸盐(2.38),丙氨酸(1.46),α-葡萄糖(5.22),高密度脂蛋白(0.86,1.26),脂类(2.02)含量明显升高;而心血瘀阻证葡萄糖(3.74,3.58,3.78,3.46,3.9,3.94),氧化三甲胺(3.26),谷氨酸盐(2.14,2.46),牛磺酸(3.42),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0.9,1.3),脂类(2.26,1.62,1.58),不饱和脂肪酸(5.34)含量升高。
   结论:
   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问能明显区分,冠心病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盐、葡萄糖、脂类、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甜菜碱、胆碱磷酸、牛磺酸、磷酸胆碱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
   2.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心血瘀阻证和痰热内蕴证间能明显区分,且有着特异的代谢特征,具体如下:①痰阻心脉证:乳酸,脂类,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O-乙酰糖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而谷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碱磷酸,牛磺酸,β-葡萄糖偏低:②气阴两虚证:丙氨酸,乳酸,葡萄糖,β-葡萄糖,脂类,不饱和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而氧化三甲胺,缬氨酸,胆碱磷酸含量偏低。③痰瘀互阻证: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谷氨酸盐,缬氨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胆碱磷酸含量升高,而亮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含量降低。④心血瘀阻证:葡萄糖,牛磺酸,乳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三甲胺,不饱和脂肪酸,β-葡萄糖,脂类偏高,缬氨酸,谷氨酸,胆碱磷酸,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偏低。⑤痰热内蕴证:乳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O-乙酰糖蛋白,缬氨酸含量偏高,牛磺酸,胆碱磷酸,葡萄糖,丙氨酸,谷氨酸盐含量降低。
   这些代谢产物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有望成为CHD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物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