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6h】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贫困在拉美地区一直是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早在殖民地时期,社会两极分化。十分突出,欧洲殖民者和当地土著居民及外来奴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构成上层社会,当地印第安人,从亚洲非洲贩卖过来的苦力及失去土地的白人逐渐构成底层社会。拉美国家独立后,由于没有完善的经济基础,继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原材料出口,以来国际市场,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拉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发展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拉美国家大量出口原材料及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国际收支逆差严重,1929年后经济危机推行的进口替代计划使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外债,本国企业缺乏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发展困难,巨额债务使拉美国家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失去的十年”,债务危机后,拉美国家放弃进口替代,开始再次转向世界市场,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政府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贫困并未得到缓解。在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进行了应急调整,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发展良好的大背景下,拉美经济发展迅速,贫困人口有所下降,问题得到缓解,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44%降为2007年的33.2%,降幅达10.8%。
   在减贫问题上,经济发展是基础,政府积极的社会政策是减贫的正确途径。在平稳有效经济政策下,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为减贫提供了资金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率,积极引进外资,扩大进出口等手段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拉美贫困问题,在政府的努力下,问题有所缓解,但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使问题的解决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仍然存在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障碍,如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困人口的比重和绝对数仍然较大,失业率较高,非正规部门就业人群,妇女、青少年和印第安人在社会中处在劣势地位等。2009年的经济危机又增加了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使得最近几年的减贫效果有所削弱。墨西哥人口占拉美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墨西哥减贫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及教训。
   贫困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减贫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的指导下,关注弱势群体,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减贫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