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违反“合作原则”的日语表达效果研究
【6h】

违反“合作原则”的日语表达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建立并发展。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用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语用学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在日本有关语用学的介绍通常都附在语义学之后,而且主要是在英语学的领域进行,从语用学的角度正面论述日语的用法却很少,基于此,小泉保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了『言外の言語学:日本語語用論』(《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一书尝试将语用学的普通理论也应用于日语。自此以后日本语用学开始快速发展。本人在搜集资料时发现大多数日本学者都是从整体上把握语用学,而在日本也成立了专门的「日本語用学会」(日本语用学会),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讨论语用学的前沿问题。可以说语用学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的重要部分亦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语用学合作原则的概念,起因以及发展历程。自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之后,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以该原理为基础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西方莱可夫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戈夫曼引入了独特的观点,利奇的礼貌原则等。而国内的学者主要有:徐盛桓的语用推理机制、周礼全的隐含推导原则、索振羽的得体原则、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日本以小泉保为代表,对语用学合作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第一章主要通过引用文学作品『窓際のトツトちゃん』(《窗边的小豆豆》)『ノルウェ一の森』(《挪威的森林》)中的例子具体的分析日本人在会话当中遵守合作原则的表现。通过具体的会话来考察对话人的心理,进一步实现解析文学作品的目的。
   第二章主要分析日本人在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一系列表现及心理活动。每个国家因其国家文化以及国民性的不同,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所侧重的措辞也会有所不同。正如格赖斯所言,在实际生活中交际并非时刻遵守原则和准则,一旦说话者违反了准则及其次准则,听话者就会超越话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而日本本身是一个极其注重礼仪的国家,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性格比较开放,说话做事方式都比较直接,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时刻关注着「他人の目」(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其举止言行都充满了「曖昧さ」(暧昧)。这意味着在大量场合当中日本人为了表达的含蓄性、婉约性、礼貌性必须有意或者无意识的会违反着语用论当中的合作原则,听话人必须结合语境来进行具体“推意”来体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基于此本文通过收集会话资料用现有理论考察了日本人在违反合作原则时的表达效果。
   敬语是对谈话对象或话题涉及的人物表示敬意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来区分使用,准确地使用敬语会使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一目了然,但并不是每一句敬语都带有敬意,只有将敬语在合适的时间用于合适的地点,其敬意才会被完整的表达。但是将敬语错用则会导致尴尬事件的发生,更有甚者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情,所以在选择使用敬语时应该充分考虑天、时、地、人等各种因素,力图使其服务于我们,更好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第三章通过结合日语敬语考察了在遵守以及违反合作原则时的日语表达效果。语言形式是达到语言表述效果的一种手段,想达到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效果取决于怎样的语言表述。同样,殷勤无礼的语言表达,根据具体情境场合,即使语言形式是礼貌表达,即使使用很尊敬的敬语句型有时也会让对方感到不快,这里涉及到合作原则的补充原则--礼貌原则。即便态度是礼貌的,但实质谈话内容引发人的不愉快情绪,这便是不合作的言语表达。例如:
   (1)あなたはバカでござぃます。
   例句中对于既是话题中人物又是听话者的“我”来说,使用敬语「でござぃます」,表面看来没有违反敬语使用原则,但是作为听话人的“我”却并不会感到高兴。这句话实质上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所以引起人们的反感。
   (2)私はあなたさまが嫌いでござぃます。
   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的后面虽然加上尊敬语后缀「さま」,使用敬语「でござぃます」,但还是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如此看来,例句(1)(2)虽然使用了尊敬程度很高的绝对敬语,从语言形式上看是礼貌的,但因为违反了相关的合作原则,其实际效果却是不礼貌的。
   总之,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对语言中“言外之意”和“意在言外”现象进行了科学和合理的解释,使得语法学家和语义学家一筹莫展的问题有了新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合作原则使学术界将研究的视角从静态的语形语义分析移动到动态的语用分析,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纵横交错,人们在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的谈话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根据谈话中“言外之意”调整着谈话的方向,实现会话目的。相对于理论研究,本文立足于实践,通过具体分析谈话资料,展现不同语境中日本人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时不同的表达效果。意图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使这一学问作为工具在文学欣赏、文艺创作等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因本人能力有限,所做研究还不够细致深入,我会继续努力,继续研究该问题,希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