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化学成分与药效差异比较研究
【6h】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化学成分与药效差异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一节 药材考证与资源调查

第二节 温郁金源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第二章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醇提物成分比较研究

第一节 目标成分的分离制备

第二节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醇提物成分比较及色谱峰指认

第三节 一测多评法测定温郁金源三种药材中倍半萜成分含量

第四节 温郁金根茎加工过程中成分转化研究

第五节 片姜黄质量标准含量测定项研究

第三章 三种温郁金源药材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第一节 GC-MS比较三种温郁金源药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主要挥发性成分定量比较研究

第四章 三种温郁金源药材药效差异研究

第一节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保肝活性差异性研究

第二节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抗氧化活性差异性研究

第三节 温郁金源三种药材抗菌活性差异性研究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附图

展开▼

摘要

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为姜科姜黄属植物,主产于浙江温州瑞安等地。温郁金类药材为“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富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倍半萜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利胆退黄之功效,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植物温郁金根据药用部位或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片姜黄、温莪术和温郁金,三者在性味归经上既相近又不同,化学成分上有同有异,药效主疗上各有特点。本文主要研究三药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上的异同,比较三药药效差异,探讨化学组成与药效差异间的相关性。
  1.通过成分分析和统计学研究,明确三种温郁金源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异同性采用LC-MS、GC-MS等手段使得三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得到最大化表征,开展了片姜黄、温莪术、温郁金三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异同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化学成分组成相似,各成分含量上有差异。并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建立了三种药材的鉴别方法。
  2.通过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三种药材主要成分间的含量差异选取郁金二醇、异郁金二醇、aerugidiol、(4S,5S)吉马酮4,5环氧化物、郁金烯酮、新莪术二酮、莪术二酮、吉马酮、呋喃二烯等为指标,开展HPLC定量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郁金中成分含量低于温莪术与片姜黄;相较于片姜黄,温莪术中倍半萜成分(4S,5S)吉马酮4,5环氧化物((4s,5s)-germacrone-4,5-epoxid)显著降低,郁金烯酮(curcumenone)的含量明显升高,由此表明,水煮过程中成分间存在一些化学转化。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三种药材之间的含量差异,实验分别选取桉油精、樟脑、异龙脑、龙脑、β-榄香烯、莪术烯、吉马酮、莪术二酮为指标,开展GC-MS定量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蒸煮后的温郁金和温莪术样品中,桉油精、樟脑、龙脑、异龙脑等低沸点的挥发性成分显著降低,由此表明,蒸煮过程导致部分低沸点的挥发性成分减少。
  3.通过药材蒸煮过程的动态分析,初步阐明了温郁金根茎在产地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转化规律实验分别考察了片姜黄和(4S,5S)吉马酮4,5环氧化物化合物在水煮过程中,化学成分转化情况。研究表明,(4S,5S)吉马酮4,5环氧化物在水煮过程中,含量迅速下降,发生化学转化反应,共生成7个转化产物,鉴定其中4个产物分别为郁金二醇、异郁金二醇、表莪术醇、郁金烯酮。片姜黄药材中的转化规律与单体溶液中的转化规律及终产物基本一致,但是转化速率较慢。
  4.制定了三种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过程中发现倍半萜类成分稳定性较差,以稳定易得的莪术二酮为内标,建立了多种倍半萜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一测多评”法开展药材间多成分的定量研究,并建立了多指标控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中片姜黄“一测多评”定量评价标准有望为2015版药典收载。
  5.通过开展药效学实验,阐明三者之间的药效差异本项目分别开展了温郁金源三种药材的保肝、抗菌等基于临床功效的多种药效学实验,对三药的保肝降酶、抗氧化、抗菌等作用进行了比较。通过异硫氰酸-α-萘酯(ANIT)致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三药醇提物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片姜黄、温莪术均能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具有一定的降酶保肝活性,温郁金保肝活性不明显。温郁金源药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药材95%乙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普遍高于挥发油,其中片姜黄的活性最强;三种药材挥发油部位活性最强的是温郁金,温莪术次之,最弱为片姜黄。挥发油、单体化合物对两种细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片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强于温莪术和温郁金;单萜化合物(桉油精、樟脑、异龙脑)的抑菌活性高于倍半萜化合物(吉马酮、莪术二酮、β-榄香烯),由此表明温郁金源药材挥发油的抑菌活性部位主要为低沸点的单萜类化合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