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衰老大鼠血管、心、肾组织非酶糖基化反应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
【6h】

衰老大鼠血管、心、肾组织非酶糖基化反应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非酶糖基化与血管老化的关系探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衰老大鼠血管、心、肾组织非酶糖基化反应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对比传统偏振光技术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纤维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论文创新点

致谢

自我介绍

展开▼

摘要

非酶糖基化反应是指蛋白质、脂质、核酸在没有酶参与的条件下,自发地与葡萄糖及其它还原糖反应产生稳定的共价加成产物——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过程。糖基化终末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在体内蓄积,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加速机体的衰老。
  为了进一步探究非酶糖基化反应对不同组织器官衰老的影响,本实验建立了自然衰老大鼠模型,检测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在大鼠胸主动脉、心、肾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器官衰老相关指标的关系。实验还对衰老大鼠以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进行干预,探讨其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从而为延缓组织器官的衰老提供依据。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
  1.文献综述:以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为依据,系统回顾了生理及病理状态下,非酶糖基化反应作用于血管,造成血管损伤的相关文献,证实了随着增龄,机体的非酶糖基化程度逐渐加深,并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与老化相关的一系列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2.实验研究:
  实验一:衰老大鼠血管、心、肾组织非酶糖基化反应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心、肾重要组织器官随着增龄其形态及功能所发生的改变,着重讨论非酶糖基化反应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益气活血药的干预,为传统中医药延缓器官的衰老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建立自然衰老大鼠模型,分为衰老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氯沙坦组,另设一青年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493.4 mg/kg/d,746.7mg/kg/d,373.4mg/kg/d,氯沙坦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0mg/kg/d)混悬液,青年组、衰老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相应干预15周后,HE染色观察主动脉、心、肾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结合偏振光技术观察主动脉胶原纤维结构及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肾组织中AGEs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心、肾中Ang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中AGEs、AngⅡ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表达,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肌酐含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心脏中MDA含量。
  结果: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衰老的血管壁全层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下增生,弹力膜结构增厚、断裂,外膜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组织明显增多,Ⅰ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增大,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减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增大(P<0.05),AGEs、AngⅡ表达增多(P<0.05);衰老模型组大鼠的心脏组织较青年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肥大,排列不整齐,细胞间质增多,AGEs、AngⅡ、MDA含量增多(P<0.05);衰老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肾小球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系膜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AGEs、AngⅡ、TGF-β增多,衰老组大鼠血清肌酐含量升高(P<0.05)。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和氯沙坦可改善衰老血管、心、肾形态学变化,降低组织中AGEs、AngⅡ、MDA、TGF-β含量,改善器官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衰老大鼠心脏中AGEs与MDA,肾脏中AGEs与TGF-β呈正相关(P<0.05);血管、心、肾中的AGEs与AngⅡ均呈正相关(P<0.05);血管中AGEs与心脏、肾脏中AGEs,血管中AngⅡ与心脏、肾脏中AngⅡ呈正相关(P<0.05)。
  结论:
  1.随着增龄,器官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改变,非酶糖基化反应程度加深,反应终末产物AGEs在大鼠的血管、心、肾组织中聚集,进一步加速组织器官的衰老。
  2.随着增龄,大鼠血管、心、肾组织中的AGEs与AngⅡ含量升高,并且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中药有类似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样的作用,通过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使组织器官中AGEs含量减低,达到延缓组织器官衰老的目的。
  3.血管的老化与器官的衰老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在衰老过程中AGEs与AngⅡ的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
  实验二: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对比传统偏振光技术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纤维结构。
  目的:选取大鼠胸主动脉为研究对象,采用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和传统偏振光技术对胸主动脉纤维结构进行观察,探讨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成像的特点与优势。
  方法:首次采用Abrio液晶偏光影像系统在未经染色条件下对青年和衰老大鼠胸主动脉纤维结构进行观察,然后对主动脉切片进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对比Abrio和传统偏振光技术成像的差别。
  结果:在组织未经染色的条件下,Abrio可以对纤维结构进行清晰成像。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衰老组大鼠胸主动脉中纤维双折射信号方位角的变异程度较青年组增大(P<0.05),表明衰老大鼠胸主动脉纤维结构的排列方向发生紊乱。而传统偏光显微镜在未经染色条件下不能给出有意义的信息。经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Abrio使胶原纤维的成像较传统偏振光技术更加清晰、完整。衰老组大鼠胸主动脉中胶原纤维的双折射信号光程差的值增大(P<0.01),表明衰老大鼠胸主动脉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双折光性增强。
  结论: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能够实现对主动脉中纤维结构双折光信号的强弱及方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可以在组织未经染色的条件下给出微观结构信息。该技术可拓展应用面宽,可应用于组织纤维化、纤维瘤的病理学诊断、创伤后瘢痕组织的愈合等不同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