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6h】

基于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概述

2.1 事业单位的概念

2.1.1 事业单位的含义

2.1.2 事业单位的特征

2.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概念

2.3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沿革

2.4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制度

3.1 事业单位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的必要性

3.2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职员制概述

4.1 职员制的含义

4.2 事业单位职员制的政策依据

4.3 职员制改革的现状

4.4 推行职员制的意义

4.5 职员制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理论

第五章 激励、激励理论概述

5.1 激励概述

5.1.1 激励的含义

5.1.2 激励的特点

5.2 激励理论概述

5.2.1 人性假设理论

5.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5.2.3 ERG需要理论

5.2.4 双因素理论

5.2.5 公平理论

5.2.6 期望理论

5.2.7 综合激励理论

5.2.8 激励理论分析

第六章 我国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

6.1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现状

6.1.1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薪酬激励

6.1.2 竞争上岗和岗位流动机制

6.1.3 绩效考核制度化

6.2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存在的问题

6.2.1 薪酬激励缺乏有效性

6.2.2 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

6.2.3 晋升激励作用有限

6.2.4 忽视人才的培训开发

第七章 职员制下激励机制的构建

7.1 指导原则

7.2 基于职员制改革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设计

7.2.1 科学的岗位设置

7.2.2 严格的绩效考核

7.2.3 有效的薪酬激励

7.2.4 积极的生涯管理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事业单位综合改革对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提高事业单位服务全社会公益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了全员聘任制、岗位绩效工资制等,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地推行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变过去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意在打破身份制、行政制、单位制的三元结构,在现有编制束缚无法完全突破的情况下,赋予事业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在探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激励人、如何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组织,这种人员结构的特殊性需要有适合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本文在回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程、研究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试图用激励理论来破解人事改革遇到的问题。研究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探究适合事业单位特征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努力尝试破解事业单位人力在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希望寻找出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成功的模式。
   本文试图在事业单位建立职员制的过程中,从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薪酬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设计激励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达到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充分激发单位活力的双重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