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变迁与近代上海经济的兴起:1843-1870
【6h】

制度变迁与近代上海经济的兴起:1843-1870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言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上海前近代制度与经济概况

2.1 19世纪前期的中国和英国

2.2 上海的基本情况

2.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2 行政情况概述

2.2.3 农业、手工业

2.2.4 商贸与港口发展

2.2.5 “五方杂处”和上海人的性格

2.2.6 小结

第3章 上海近代社会制度的形成

3.1 上海租界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3.1.1 租界的产生及权力扩张

3.1.2 租界组织机构对上海制度的影响

3.2 海关制度的变迁及影响

3.3 上海地区制度变迁的动力与类型

第4章 制度变迁与上海近代经济发展及其启示

4.1 上海经济的发展概述

4.2 港口贸易的增长与金融机构的变化

4.2.1 港口贸易的增长

4.2.2 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与变化趋势

4.3 新技术的引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制度变迁的互动

4.3.1 新技术的引进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4.3.2 官督商办企业的出现与弊病

4.4 上海制度变迁的局限性与历史启示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870年尚不到30年,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30年的时光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这30年给上海近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却是非同寻常的。上海的勃兴很大程度上引领并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文以上海开埠前为起点,搜集整合经济史资料,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上海从开埠到1870年近代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做出梳理与探讨,力图探究制度变迁在19世纪下半叶上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出现则依靠制度的保证。
  在对1843-1870年上海一系列新制度做出考察和解读后,笔者认为1861年以前上海的制度变迁属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而1861年以后则逐渐呈现出总理衙门领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开埠后的制度变迁是上海兴起的真正原因,上海在这一时段制度变迁的终极动力来自于对利益最大化的渴望与追求。租界制度和海关制度对上海制度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43-1870年上海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方面诸多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种制约经济增长的掠夺型制度。在本文的最后,笔者由上海的制度引申到对晚清制度设计缺陷的反思,认为只有以消除两极分化为目的的制度设计才能保证经济长期增长。必须建立开放与竞争的市场,同时依靠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制度远离掠夺与寻租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