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动因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动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

1.4本文的亮点

第2 章 交叉持股概述及我国现状

2.1 交叉持股的含义及分类

2.2 交叉持股的起源和发展

2.3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状分析

第3章 文献综述

3.1国外交叉持股研究综述

3.2国内交叉持股研究综述

第4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4.1 战略动因

4.2 财务动因

4.3 公司管理动因

4.3 假设的提出

第5章 实证检验

5.1 研究设计

5.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3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

第6章 结论

6.1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国外资本市场中,伴随着管制制度的变迁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公司间进行交叉持股的现象也进行着兴衰的更迭,其中日本经济泡沫背景下的公司间交叉持股现象广泛被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交叉持股历史并不长。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交叉持股可以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扩张、利润垄断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对企业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对于企业究竟以何为目的进行交叉持股的讨论成为了国外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针对此角度,国内学者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深度和广度都不及国外研究。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试图分析交叉持股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的原因。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交叉持股行为的动机研究和交叉持股程度的动机研究,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后者。对于交叉持股动因类型的划分也可分为两类——战略动因和财务动因,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于前者,而本文则将两个动因都考虑进来,希望能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程度的动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文利用公司治理、逆向选择、代理成本等理论,结合自身的猜想,构造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结构包括:引言、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文献综述、理论和假设的提出、实证分析及最后的总结。对背景、研究方法、结论、创新点、不足和局限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本文以2012年我国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交叉持股的多少程度为研究对象,对战略因素和财务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初步发现:(1)财务动因而非战略动因,即通过交叉持股投资于另外一家公司以期获得收益,促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2)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交叉持股进行风险分散,而非形成可能的战略联盟。

著录项

  • 作者

    阳希茜;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江萍;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交叉持股; 战略动因; 财务动因; 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