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责任风险对于我国银行项目融资决策的影响-利益相关方理论视角
【6h】

社会责任风险对于我国银行项目融资决策的影响-利益相关方理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方理论

1.1 绪论

1.2论文框架

1.3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我国银行项目融资社会环境责任争议案例

2.1利益相关方视角下银行的社会环境责任

2.2 我国银行项目融资中的争议案例

2.3项目融资中的社会环境风险

第三章 我国银行项目融资绿色之路—绿色信贷

3.1 行业准则——赤道原则

3.2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

3.3 我国银行绿色信贷现状分析

3.3.1 定义

3.3.2 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分析

3.3.3 “两高一剩”行业信贷退出情况

3.3.4 绿色信贷政策制定情况分析

第四章 总结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利益相关方理论认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赖于很多个人和团体。公司需要根据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诉求进行利益相关方管理,而不单单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公司和某些利益相关方之间虽然不存在明确的合同关系,但是公司的持续发展却不能违背其中所包含的隐性契约。这就使得公司无法忽略社会环境责任,社会环境责任也不单单是政府的职责。
  社会责任运动的呼声使得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自身对于整个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金融机构也开始制定金融行业内的社会环境准则,并且在贷款发放审批过程中加大了对社会环境风险的审查。我国银行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关注国际上金融机构制定的社会环境责任准则。其中《赤道原则》的影响最为广泛,虽然只是自愿承诺,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也代表了银行未来项目融资中社会环境责任评估的发展方向。
  我国银行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关注使得我国银行对海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时,饱受争议。有些项目甚至遭到当地居民强烈抵制而以失败告终。其中的批评是多方面的,也不排除其他国家对于我国海外项目融资所施加的压力。但是客观而言,主要集中于项目对于人权的侵犯、环境的污染、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工人用工最低保障的问题。虽然银行并不是这些项目的直接实施方,但是由于银行对项目背后提供资金支持,使得银行饱受压力。我国银行需要在对客户授信时,对其中包含的社会环境责任风险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过程也是对项目外部性风险进行内化的过程。
  我国银行对于社会环境责任的关注也不单单是源于利益相关方的外部压力。银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所融资项目在长期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率。用价值投资的眼光来看,银行不能仅仅关注短期利益,需要对那些有利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限制那些不利于社会环境项目的发展。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银行和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利益相关方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五大商业银行2008年到2012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绿色信贷”的信息披露程度,以及报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