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发展前景研究
【6h】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发展前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第2章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必要性

2.1 东亚区域合作的整合困境

2.2 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困境

2.3 “中国+N”模式对中国的战略效益

第3章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可行性

3.1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制度优势

3.2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现实基础

第4章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发展前景

4.1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一体化效用

4.2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N”模式的战略路径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总体进程“活跃而缓慢”,迄今为止既未形成一个清晰的地区力量结构或多边秩序安排,又缺乏正式的组织规范和高层次的合作安排;东亚区域的多边合作机制受困于复杂激烈的利益竞争和主导权竞争,效率低下,非但不能改善区域一体化合作的这种落后现状,反而加剧区域合作的整合困境和制度化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守住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经济政治利益,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区域行为体逐步从多边转向双边,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组织分别发展双边FTA,并在东亚区域构筑起初具规模的多重双边FTA制度网络;其中,中国的双边FTA发展尤为迅速,在规模和自由化程度上均处于较高水平。像中国这样,通过建设自身为中心的多元双边FTA体系,以多个双边机制灵活应对单一多边困境的制度路径,本论文称之为“中国+N”模式。这种模式并非一种主观政策,而是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发展形成的一种客观状态。
  在可行性上,“中国+N”模式相比于东亚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具有高效、灵活的制度优势,同时它契合东亚行为体利益多样性的特殊现实,并具有网络化的制度基础。从长期的发展前景来看,“中国+N”模式有利于增强东亚地区集体认同,推动东亚合作制度化、一体化。另外,要致力于解决东亚区域合作的整合问题和制度化问题,“中国+N”模式仍需继续完善合作网络,推进合作整合,深化合作领域,逐步从双边走向多边,从经济依赖过渡到政治安全合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