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下经济成因与对策-以无证公共场所为例
【6h】

地下经济成因与对策-以无证公共场所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1.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简要文献综述

2.2地下经济

2.3无证公共场所

第3章 无证公共场所产生的社会原因

3.1准入成本高

3.2经营场所或产业政策限制

3.3监管效能低

3.4违法成本低

3.5市场监管缺位

第4章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无证公共场所

4.1消费者偏好

4.2理性经济人

4.3.市场供求

4.4无证公共场所与卫生执法部门的博弈分析

第5章 规范地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5.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

5.2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改变消费者偏好

5.3降低守法成本

5.4增加违法成本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地下经济”是以逃税漏税为目的,并躲避政府监督管理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称,其产出和收入未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我国地下经济问题伴随着社会进步迅速发展,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经济稳定社会和谐。
  本文通过对地下经济中的一类特定现象—“无证公共场所”(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事公共场所的经营活动)为研究出发点,以北京市海淀区为实例,研究产生地下经济问题的社会原因和其经济原理,并提炼科学治理地下经济问题的对策。
  首先,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海淀区无证公共场所经营现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无证公共场所的经营现状、特点,对无证公共场所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运用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消费者(消费者偏好),无证经营者(理性经济人),市场(供求)以及无证经营者与执法部门的博弈等角度对无证经营现象进行分析。过高的守法成本,过低的违法成本,对于经营者来说,无证经营是理性的选择。何况,大部分消费者对有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单位并无特殊偏好。
  通过对无证公共场所的研究发现,我国地下经济的存在是社会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解决地下经济问题,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改变消费者偏好,降低守法成本,增加违法成本等多方面改进和完善。清理地下经济,任重而道远,应从长计议,综合治理。政府应当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疏堵结合,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减少甚至消灭地下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