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金融机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与案例研究
【6h】

我国金融机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与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的提出

1.2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的定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起源

1.3.2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外在条件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1.4.1 论文结构安排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模式

2.1 图解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模式

2.1.1 信用证项下传统贸易融资模式

2.1.2 汇付项下传统贸易融资模式

2.1.3 托收项下传统贸易融资模式

2.1.4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贸易融资模式

2.2 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比较对比分析

2.2.1 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2.2.2 汇付项下贸易融资模式综合分析

2.2.3 托收项下贸易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2.2.4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贸易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第3章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

3.1 结构化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1.1 出口信用保险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1.2 基于企业国际化的跨境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1.3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下以套利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2 自偿性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2.1 P2P+商业保理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2.2 资产证券化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3.3 政策性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

第4章 创新风险管理模式的内涵

4.1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信用风险

4.1.1 判断信用风险

4.1.2 度量信用风险

4.1.3 管理信用风险

4.2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操作风险

4.2.1 识别操作风险

4.2.2 管理操作风险

4.3 巴塞尔协议下自偿性贸易融资创新风险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已有三十多年,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举世瞩目。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体量巨大,至2015年底,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4.57万亿人民币。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程度不断加深,有着迫切的融资需求,但其经营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目前以境内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贸易融资业务仍较为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出能够匹配进出口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显得十分必要。运用金融创新理论框架,分析研究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业务,以案例形式分析创新方式并提出风险识别控制机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立足于企业现实需求,本文从理论与案例两个方面来研究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定义,探讨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在简要回顾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之后,本文以案例形式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分别从结构性、自偿性、政策性这三个创新的角度切入,探讨国际贸易融资新方式。此外,本文从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风险,分析提出了自偿性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风险识别评价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