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地区价值链地位与产业转移研究
【6h】

我国地区价值链地位与产业转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国际分工及价值链形成

1.2 产业转移背景与我国产业链发展

第2章 文献及理论综述

2.1 价值链定义及研究角度

2.2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计算方法

2.3 国家价值链与产业转移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及创新点

2.5 本文研究方法

第3章 我国各产业价值链地位分析

3.1 产业价值链计算结果

3.2 计算结果分析

第4章 我国地区价值链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区价值链计算结果

4.2 地区价值链高低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产业转移路径

5.1 服装制造业的转移路径

5.2 高技术产业转移与升级

5.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发展模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价值链的形成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随着生产分工的不断细化,价值链的长度得以延伸,范围变得更加广阔。本文首先介绍了价值链的形成背景,区分了国际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的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行业价值链和地区价值链的成熟度。主要是利用我国2012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选取行业上游度指数作为衡量价值链完整度的指标,计算得出我国各行业的价值链上游度指数,通过归类排序,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不同行业在价值链的地位及排名情况。结果表明,受行业性质、技术和发展条件影响,服务业普遍处于价值链下游;制造业中,其他制造产品及仪器仪表制造上游度指数较高,传统制造业,如服装制造、纺织业、电子设备等,上游度指数位于中间位置,处于价值链中下端地位,说明日益增加的技术投入正在改变以往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改造升级。
  在度量地区价值链成熟度方面,文章利用地区各行业产出在总产出中的占比作为权重,计算地区价值链上游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发达的地区的行业上游度指数普遍偏高,处于价值链的中上游,说明我国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推动。接着,选取技术投入、劳动力、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固定产业投资等指标作为可能的影响上游度的因素,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上游度指数的影响,得出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该省市在国家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发展较为成熟,适合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延伸和转移的结论。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确定中西部地区是否有承接这些产业的条件,针对服装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三类行业,设计产业转移和升级路径,为产业转移和地区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