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经》情志理论探讨
【6h】

《内经》情志理论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综述一:情志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

综述二:情绪、情感的现代研究状况

前言

1情志的概念

2情志与心、脑的关系

3影响情志变动的因素

4情志致病特点

5情志致病机理

6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7《内经》情志疾病分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情志学说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探讨了情志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情志的概念先秦诸子百家对人的情绪、情感过程已有较深入的探讨,是《内经》及后世中医学情志学说的导源。《内经》中虽无“情志”一词,但有大量的关于情志活动的描述,后世医家将其概括为五志、七情,合称为情志。情志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以相互协调的脏腑功能活动为内在条件,在外界事物的刺激和影响下,对于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欲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且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态度表现。其基本范畴包括现代心理学的情绪、情感过程,且涉及到认知、思维过程。 2.情志与心脑的关系情志虽直接关系于脑,但仍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产生的,脑只是情志产生的场所。 3.影响情志变动的因素有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内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有五脏气血的盛衰变化和体质强弱等,心理因素有认知因素、人格因素、意志因素等。 4.情志致病特点情志致病可直接伤脏、皆能伤心、诱发他邪或与他邪合而为病、传变不以常次。 5.情志致病机理情志致病机理主要是干扰气机、耗伤气血津液、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6.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异常可导致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神形俱病,还可病及胎儿;而疾病导致的脏腑气血变化或治疗失误又可引发异常情志。 7.《内经》情志疾病分类从《内经》而言,与情志相关的疾病有三种情况:一是主要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可以有情志性症状,也可能情志性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躯体症状或精神症状;二是发病与情志因素相关的而情志症状不突出的起因各不相同的疾病;三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志症状的疾病。

著录项

  • 作者

    王响;

  •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金光亮;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内经;
  • 关键词

    内经; 中医情志学; 情志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