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6h】

基于数据同步的个人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1.1 PIM简介

1.1.2 应用现状分析

1.2 工作内容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SyncML协议及分析

2.1 SyncML简介

2.2 SyncML组成

2.3 同步表示协议

2.4 数据同步协议

2.4.1 基于SyncML的框架结构

2.4.2 设备的角色

2.4.3 同步协议基础

2.4.4 鉴权

2.4.5 初始化同步

2.4.6 同步类型

2.5 传输绑定协议

2.5.1 HTTP协议

2.5.2 WSP协议

2.5.3 OBEX协议

2.6 小结

第三章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功能分析

3.1.1 基本功能

3.1.2 增强功能

3.2 系统的数据安全性保证

第四章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平台选择

4.1.1 J2EE平台

4.1.2 Servlet技术

4.1.3 JSP技术

4.1.4 JavaBean

4.2 SyncML系统架构

4.2.1 SyncML信息收发模块

4.2.2 SyncML同步容器

4.2.3 同步会话管理模块

4.2.4 SyncML同步引擎

4.2.5 同步策略

4.2.6 SyncML信息表示模块

4.2.7 同步适配器

4.2.8 同步协议管理模块

4.2.9 XML接口文档构造解析模块

4.3 软件设计

4.3.1 流程关系图

4.3.2 信息收发流程

4.3.3 查找同步容器流程

4.3.4 会话状态EJB事务处理流程

4.3.5 同步适配流程

4.3.6 同步会话管理流程

4.3.7 同步初始化流程

4.3.8 用户鉴权流程

4.3.9 准备数据库流程

4.3.10 同步方式检测流程

4.3.11 同步流程

4.3.12 获取后台映射信息流程

4.3.13 构造客户端侧同步数据项流程

4.3.14 构造同步数据项流程

4.3.15 获取服务器侧数据项流程

4.3.16 客户端和服务器数据项比对流程

4.3.17 构造同步命令流程

4.3.18 执行同步操作流程

4.3.19 构造下发同步操作流程

4.3.20 保存预存储映射信息流程

4.3.21 存储映射信息流程

4.3.22 同步结束流程

第五章 SyncML协议的安全性改进

5.1 SyncML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5.2 加密系统

5.3 改进的SyncML加密

5.4 加密模型分析

第六章 系统测试总结

6.1 软件测试概述

6.2 测试结果

第七章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7.1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

7.2 系统应用问题

7.3 对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使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广度、频度以及便捷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把不同的数据存在电脑、手机等多个不同的设备上,人们需要把在不同设备上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就需要进行数据同步。
   为了实现跨平台、跨设备、跨网络的数据同步和信息交换,本文提出了基于SyncML数据同步协议的解决方案。PIM(PersonalInformation Management)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一定手段来建立、备份、维护个人信息,用户可将移动终端中的信息(通信录、日程安排、记事簿等)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电脑或移动互连网保持一致,并能用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手段查询和管理信息。本文设计实现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对个人信息的移动备份、管理。本文针对SyncML协议中安全设计的不足做出了相应的完善与改进,设计了新的加密模型,使得协议通信更加安全可靠。经过测试,该方案实现了跨平台、跨设备、跨网络的数据同步和信息交换,实现了“端到端”数据加密以及完备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了不同运营商、不同协议的终端设备、多种新业务的方便接入,支持多厂商、多操作系统、多业务接入方式之间的互操作性。
   本文先介绍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协议基础——SyncML协议。然后说明了在此基础上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在原有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安全模型,使得协议更加安全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