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现代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研究
【6h】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现代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几个关键定义

2.1.1 信息通信技术

2.1.2 智能交通

2.1.3 信息系统评价

2.2 现有评价方法分类

2.3 现有建模及研究方法综述

2.3.1 建模方法

2.3.2 研究方法

第3章 中国外交通信息系统现状及评价概述

3.1 国外交通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3.1.1 美国交通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3.1.2 欧洲交通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3.1.3 日本交通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3.2 中国交通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3.3 国外交通信息系统技术评价

3.3.1 成本-收益型

3.3.2 层次分析型

3.3.3 逆向表格

3.3.4 框架式定性分析

3.3.5 对国外交通信息系统技术评价的小结

3.4 中国交通信息系统技术评价

3.4.1 中国信息系统技术评价的特点

3.4.2 中国信息系统技术评价典型案例

3.4.3 对中国信息系统技术评价改进方向的建议

第4章 交通信息系统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证明

4.1 研究前提与假设

4.2 基于ICT的交通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结构构想

4.2.1 信息系统性能指标

4.2.2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4.2.3 用户满意度指标

4.2.4 组织和社会效益指标

4.2.5 基于ICT的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模型雏形

4.3 对指标体系的证明与指标系的重构

4.3.1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

4.3.2 因素关系分析

4.3.3 对指标体系的证明

4.3.4 优化的指标体系

4.4 评价体系权重分配

4.4.1 样本分布

4.4.2 问卷处理

4.4.3 异常点

4.4.4 计算权值

4.4.5 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模型的构建

4.5 指标标准化方法

4.5.1 定性指标量化

4.5.2 定量指标标准化

第5章 交通信息系统技术评价选择模型的修正

5.1 实验数据的获取

5.2 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5.3 模型的修正

5.3.1 参数的初始化

5.3.2 模型修正思路

5.3.3 修正后的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模型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 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面对全球交通运输压力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智能交通能以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方式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将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部分与终端用户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方式相连,从而使智能交通能为出行者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
   然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庞杂,而交通系统的需求、出行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随着各项技术的跟进,人们将会有更多、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而频繁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变更是高成本、低效率的,不是值得采纳的执行方法。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需要并进行技术上的跟进,动态的信息系统是未来交通信息系统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趋势影响下,传统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将不再适合。建立多级量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又得重新对所有项目赋权值。在量表超过一定规模(如:50个条目)之后,权重的差别将十分细微,人的判断也将越来越不准。因此论文认为应该建立动态的简单二级量表,指标数不超过30,这样将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易于实现动态信息系统技术评价。
   论文依据该猜想建立模型的证明和实现方法主要依赖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小组的评估获取数据。论文建立在对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近十年四国相关技术文献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目前主流的评价模型进行剖析,最终提出以综合评价、模糊评价、主观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型。
   论文建立的交通信息系统技术选择模型旨在为中国的城市级以上智能交通系统提供评价的建议,力争实现动态体现信息系统的综合水平,并提供改进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