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间质细胞及微波变性骨骼肌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6h】

骨髓间质细胞及微波变性骨骼肌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MSCs向Schwann细胞诱导转化的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1材料和动物

2方法

实验结果

1.MSCs形态学观察

实验一MSCs 向神经原诱导分化的验证

实验二MSCs向Schwann细胞诱导转化的验证

实验三Schwann细胞的诱导转化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MSCs植入微波交性骨骼肌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和动物

2方法

实验结果

1 术后动物观察

2 组织切片锇酸染色观察

3 神经计数

3 电生理测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的创新和意义

实验的不足之处

综述骨骼肌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综述二骨髓间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MSCs向Schwann-like细胞分化的方法和机理;观察了微波变性骨骼肌修复较长的大鼠面神经缺损(10mm)的修复效果;探讨了MSCs与微波变性骨骼肌相结合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中的方法和效果。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我们重复验证了文献中MSCs向神经细胞和Schwann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发现文献中所应用的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结果可能是细胞对生存环境变化所发生的收缩反应造成;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诱导步骤繁杂,由于其诱导方法以上述神经诱导方法为基础,故其可信度不高。根据神经修复的病理现象,本文设计了更合理的诱导步骤,先用变性神经提取液诱导MSCs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应用LIF作为主要诱导剂在无血清的环境下诱导MSCs,结果诱导后的细胞获得典型的Schwann细胞表型。其次,本文分别用自体神经(A)、微波变性骨骼肌(B)以及MSCs植入微波变性骨骼肌(C)三种方法修复大鼠面神经下颌支10mm神经缺损,比较修复后第2、4、8周时的再生轴突计数,神经传导速度以及动作电位振幅。实验表明,在2周时B,C两组轴突再生速度较快;4、8周时A组再生轴突计数多于后两组,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各组之间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无显著性差异。细胞植入组神经修复后各项参数均优于单纯微波变性骨骼肌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1,MSCs可以分化为Schwann-like细胞,变性神经中含有促使骨髓间质细胞向Schwann-like细胞分化的必要成份,LIF可能是这些必要成份的重要组成之一;2,微波变性骨骼肌可以为神经再生提供低阻力通道,可以替代自体神经修复中、短距离面神经及周围神经缺损;3,骨髓间质细胞植入微波变性骨骼肌可以促进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但是应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可能获得显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