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嗜铬细胞瘤中原癌基因RET和抑癌基因VHL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6h】

嗜铬细胞瘤中原癌基因RET和抑癌基因VHL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RET和VHL基因的种系突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嗜铬细胞瘤中Von Hipple-Lindau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嗜铬细胞瘤组织中Von Hipple-Lindau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a、缺氧诱导因子-2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嗜铬细胞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中,原癌基因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点突变和抑癌基因VHL(vonHippel-Lindau)的失活可能分别为多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neoplasia type2,MEN2)和VHL病的致病因素,而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中RET和VHL基因的突变情况尚不明确。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以及凋亡障碍和端粒酶活性增强等诸多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原癌基因RET和抑癌基因VHL在家族性及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种系突变情况,探讨二者在嗜铬细胞瘤发生中的遗传基因变化。 方法 1、 选取2000年至2006年间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患者57例,其中MEN-2A型5例,MEN-2B型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51例。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16例作为对照组。 2、 选取6个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共29例受检查者,其中包括11名患者,一级亲属13例,二级亲属2例,三级亲属3例(均以先证者为参照对象)。 3、 提取上述受试者外周血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RET exons 10,11,13,14,15,16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明确其是否存在点突变。 结果 1、 在5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4例(4/21,19.1%)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4/30,13.3%)良性嗜铬细胞瘤发生RET基因第11外显子的点突变(Gly691Ser),总突变率为15.7%(8/51)。且恶性嗜铬细胞瘤突变发生率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2、 在5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未发现VHL基因的点突变。 3、在6个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中,家系1的17例受检者,分别检出2例患者(2/2)、10例一级亲属(10/13)、1例二级亲属(1/2)发生RET、exon 11的点突变(Gly691Ser);家系3中仅有1例患者检出RET’exon 11的点突变(Gly691Ser)。在家族性嗜铬细胞瘤11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RET、基因的点突变,突变率为27.3%(3/11)。 4、 在6个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中,家系4的2例受检者中1例患者被发现有VHL eXon3点突变(712C→T,Arg→Trp),另1例为一级亲属,未发现基因突变;家系6的3例患者发生VHL exorl3点突变(695G→A,Arg→Gln),余3例为亲属,未发现基因突变。在家族性嗜铬细胞瘤11例患者中,VHL基因的点突变率为45.5%(5/11)。 结论 1、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RET基因的点突变率为15.7%,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未发现VHL基因的种系突变。 2、家族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VHL基因的突变率为45.5%,RET基因的点突变率为27.3%。 3、对于嗜铬细胞瘤患者宜行RET和VHL基因的点突变筛查,有助于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判断;对有家族史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一、二级亲属应行RET、和VHL基因的点突变筛查,并对发生突变者进行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