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伴教育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6h】

同伴教育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

(一)艾滋病的流行概况

(二)青少年与艾滋病

(三)青少年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的研究现状

(四)青少年艾滋病同伴教育

(五)青少年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测量工具

二、概念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抽样和分组方法

三、研究指标和测量工具

四、干预方法

五、资料收集的步骤

六、质量控制

七、伦理原则

八、分析资料的方法与步骤

第四章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二、同伴教育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干预的效果

三、同伴教育干预过程评价

第五章 讨论

一、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同伴教育对其干预效果分析

三、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及同伴教育对其干预效果分析

四、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进行同伴教育过程的探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青少年是艾滋病易感人群,校外青少年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研究证实,校外青少年比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发生艾滋病高危行为。云南是我国艾滋病疫情重灾区,当地农村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其艾滋病高危行为。而将同伴教育应用于我国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干预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描述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高危行为现状;评价同伴教育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便利抽取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的两个村寨作为研究单位,将两个村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村寨便利抽取2名同伴教育员,并对其进行为期1天半的培训;从同伴教育员所属的2个村民小组分别随机抽取30名,共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校外青少年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由2位同伴教育员对此60名校外青少年实施艾滋病教育,时间为2天。干预采用讲授、游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及知识竞赛的方法。在对照组村寨随机抽取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校外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青少年仅参加各时点问卷填写,不参加培训。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问卷”、“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问卷”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进行评价。干预组在干预后,采用“同伴教育过程评价问卷”对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价。
   结果:共对114名研究对象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58名,对照组56名。两组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总得分在干预前处于中等水平,潜伏期、窗口期及艾滋病高危行为知识的答对率较低。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多性伴、商业性行为是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的主要表现,口交、肛交、同性性行为、吸毒和共用注射器行为则没有被报告。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1)干预组艾滋病总体知识和各维度知识得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艾滋病高危行为得分明显下降,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的干预方法、时间及同伴教育员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表示满意。
   结论:对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同伴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云南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降低了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值得在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中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