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率及社会经济地位与我国成年人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6h】

心率及社会经济地位与我国成年人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率对中国成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一. 背景

二. 数据来源及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关系

一. 背景

二. 数据来源及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给现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据统计,我国当前CVD病例至少2.3亿,每年死于的CVD人数也高达300万。同时,我国CVD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肥胖等都与CVD发病或死亡相关。除了上述经典的CVD危险因素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开始关注心率对CVD的影响。既往部分研究指出,心率增加是CVD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心率增加与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而中国尚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研究。
   此外,欧美等进行的既往研究表明,在高收入国家,以职业类别或受教育水平作为衡量指标时,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CVD发病或死亡风险相关。然而,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在亚洲人群中,相关研究还很少见。
   本研究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成人队列研究数据,探讨心率对我国成年人CVD发病风险的影响;并分析SES与我国成人CVD发生及死亡风险的关系。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高血压调查流行病学随访研究(China National Hypertension Survey Epidemiology Follow-up Study,CHEFS)。在1991年基线调查时,使用统一方案收集研究对象心率、职业类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信息。纳入169,871名≥40岁的成人,于1999-2000年间进行随访,应答率93.4%(158,666人)。
   本研究中终点事件定义为以下几类:
   (1)CVD:为随访期间,有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脑卒中或由于CVD引起的死亡病例(包括国际疾病分类9[ICD-9]中定义编码:390.0-398.9、401.0-429.9及430.0-438.9);
   (2)心脏病:为随访过程中,有明确诊断的AMI或根本死因为ICD9编码介于390.0-398.9或401.0-429.9的病例;
   (3)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为随访过程中发生的AMI确诊或归因于CHD的死亡病例(ICD-9:410.0-414.9);
   (4)脑卒中:定义为随访过程中确诊的脑卒中病人及归因于脑卒中的死亡(ICD9:430.0-438.9)。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心率与CVD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同样采用该模型检验职业类型/受教育水平及其复合指数与CVD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心率分别以分类变量(<60、60-74、75-89及≥90次/分)及连续变量(变化10次/分)形式进入分析。
   职业类别分为7类:无业者、农民(包括农民、渔民、牧民及其他)、工人(包括工人和服务员)、退休人员、职员、专业人员及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分为4类:文盲、高中以下(包括小学及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至少接受两年大学教育)。将职业类别按照上述分类依次定义为0-6分,受教育水平定义为0-3分。用两项得分相加得到的复合指数得分检验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对CVD发病和死亡风险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检验按照复合指数得分分组情况下,CVD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性别差异。职业类型、受教育水平以及复合指数分别以哑变量形式进入分析。
   结果:
   1、心率对中国成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平均随访时间约为8.3年,随访人年数约为836,811人·年。随访期间,发生CVD事件6837人,其中男性3932人,女性2905人。
   校正收缩压、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受教育水平、地理位置(南方、北方)及居住地(城市或农村)等危险因素后,结果显示:男性,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心率为75-89次/分及≥90次/分者CVD及心脏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发病风险比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CVD,1.12(1.04,1.20)及1.33(1.19,1.48);心脏病,1.17(1.05,1.30)及1.51(1.28,1.77)。心率超过90次/分可增加男性CHD及脑卒中发病风险,其发病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1.52(1.27,1.80)和1.18(1.02,1.37)。心率超过90次/分也可增加女性CVD、心脏病及CHD的发生风险,其发病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1.24(1.10,1.40)、1.51(1.27,1.78)及1.50(1.24,1.81)。
   在CVD其它危险因素聚集情况下,心率增加仍与CVD发生风险间呈正相关。此外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正常血压及高血压人群中,心率增快可增加CVD发生风险。在敏感性分析中,仍存在这样的正相关。
   2、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关系
   随访期间内,随访总人年数约为855,662人·年,共发生7301例CVD事件,其中男性4164人,女性3137人。
   (1)职业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
   按职业类别将人群分为7类(无业者、农民、工人、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基线年龄、血压、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心率加快(≥90次/分)、地理位置(南、北方)及居住地(城市或农村)进行校正。
   结果:表明,男、女性个体随着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CVD、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1)。
   男性中,CVD,工人、退休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发病风险较低,与无业者相比,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65(0.44,0.97)、0.58(0.48,0.71)、0.47(0.36,0.62)、0.36(0.28,0.46)和0.42(0.32,0.54);心脏病,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发病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68(0.51,0.91)、0.38(0.24,0.61)、0.45(0.31,0.66)和0.50(0.34,0.73);CHD,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发病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48(0.23,0.99)、0.45(0.23,0.88)和0.49(0.25,0.96);脑卒中,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发病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52(0.40,0.69)、0.48(0.33,0.66)、0.30(0.22,0.43)和0.36(0.26,0.50)。女性中,仅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CVD发病风险低于无业者,对应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58(0.36,0.92)和0.65(0.46,0.92)。
   经多因素校正后,男、女性个体随着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CVD、心脏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1)。并且男性CHD死亡风险也呈下降趋势(p=0.002)。
   男性中,总死亡,与无业者相比,工人、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总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65(0.49,0.86)、0.63(0.55,0.73)、0.44(0.36,0.55)、0.31(0.26,0.38)及0.38(0.31,0.46);CVD,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死亡风险较低,对应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64(0.51,0.78)、0.36(0.25,0.51)、0.29(0.21,0.40)和0.37(0.27,0.50);心脏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21(0.11,0.41)、0.38(0.25,0.59)和0.46(0.30,0.71);CHD,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23(0.08,0.70)、0.28(0.12,0.66)和0.36(0.16,0.84);脑卒中,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脑卒中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49(0.36,0.68)、0.42(0.26,0.67)、0.21(0.13,0.34)及0.28(0.18,0.44)。女性中,总死亡,农民、退休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风险较低,对应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64(0.42,0.99)、0.79(0.68,0.92)、0.46(0.31,0.69)、0.42(0.32,0.57)和0.60(0.39,0.92);CVD,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41(0.20,0.86)和0.33(0.18,0.58);心脏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死亡风险较低,其风险比及95%CI分别为:0.20(0.05,0.84)和0.29(0.13,0.66);脑卒中,专业技术人员死亡风险较低,风险比及95%CI为0.37(0.17,0.81)。
   (2)受教育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
   按照受教育水平将人群分为文盲、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四组时,不论男女,经多因素校正后,与文盲相比,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发生CVD、心脏病及脑卒中的风险降低(p均<0.05)。未发现受教育水平与CHD发病风险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受教育水平对女性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尤其是对脑卒中的影响比男性大。经多因素校正后,与文盲相比,女性大学及以上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及95%CI为0.52(0.36,0.74),而男性中,相应风险比及95%CI为0.66(0.54,0.80)。
   不论男、女,经多因素校正后,除CHD外,其余各类死亡,包括总死亡、CVD、心脏病及脑卒中的死亡风险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p<0.01)。接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女性发生各种死亡的风险与文盲间的差异比男性大。接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女性CVD、心脏病及脑卒中死亡风险分别为无业者的35%、38%及31%。而男性这三种疾病死亡风险分别为无业者的50%、52%及48%。
   (3)职业及受教育水平的复合指数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
   经多因素校正后,以指数得分0分者为对照,男、女个体复合指数得分与CVD发病和死亡均呈负相关。复合指数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对于CVD发病风险估计,p<0.001;对于CVD死亡风险估计,p=0.011)。当以指数得分为0分的男性作为对照,女性5分以上者CVD发病风险为男性的40%;7分以上者CVD死亡风险为男性的17%。
   结论:
   1、心率对中国成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本研究人群中,心率加快可能增加40岁以上成人的CVD发病风险,其中心率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结果提示:心率过快可能是我国成人CVD发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
   2、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关系
   职业相关SES与我国40岁以上成人中CVD发生及死亡风险有负相关趋势,且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男、女人群CVD发生及死亡风险均相关,且对女性的作用高于男性。这一结果提示:有关部门需制定针对社会弱势人群特定的政策和策略,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生及死亡。

著录项

  • 作者

    茅群霞;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顾东风;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01;R181.32;
  • 关键词

    心率; 成年人; 发病风险; 复合指数; 社会经济地位; 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