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幼稚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
【6h】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幼稚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yperleukocyticacutemyeloidleukemia,HAML)病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与同期非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non-Hyperleukocyticacutemyeloidleukemia,NHAML)病例的差异。
   [方法]
   观察随访66例HAML(WBC≥100×109/L)病例(非M3型),分析并发症、早期死亡(earlydeath,ED)、治疗反应、远期预后等,并与随机选择的同期202例NHAML(WBC<100×109/L)病例(非M3型)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极限乘积法。
   [结果]
   1、临床特点: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初诊HAML病例共计66例,中位年龄38.5(15-83),其中男36例,女30例,男女比例1.2∶1。FAB分型为:M14例,M210例,M49例,M4EO3例,M5a9例,M5b31例,以M4/M5型为主,占78.8%。随机抽取初诊NHAML病例202例,中位年龄38.0(16-68),其中男107例,女95例,男女比例1.13∶1。FAB分型为:M01例,M15例,M285例,M417例,M4EO10例,M5a7例,M5b65例,M612例,其中M2型占42.1%,M4/M5型占49.0%。
   2、HAML病例并发症:HAML病例发生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低钾血症、出凝血异常、感染、肺白细胞瘀滞的几率高于NHAML病例(P<0.05)。
   3、HAML病例FAB分型特点:HAML病例中78.8%为M4/M5型AML,其完全缓解(CR)率低于非M4/M5型HAML病例(P<0.05),二组间并发症发生率、3年无病生存(DFS)、3年总生存(OS)无统计学差异。
   4、HAML病例的降白细胞治疗:HAML病例中63例进行了降低白细胞治疗,其中羟基脲(Hu)33例,阿糖胞苷(Ara-C)±Hu14例,单采+Ara-C/Hu16例。单采组与非单采组完全缓解(CR)率、3年DFS、3年OS无统计学差异。
   5、HAML病例的预后:HAML病例中ED4例(6.1%),ED与出凝血异常(P=0.001)、肺白细胞瘀滞(P=0.001)、CNS白细胞瘀滞症状(P=0.004)相关。62例HAML病例完成了诱导治疗,38例(66.7%)获得CR,6例部分缓解(PR),13例未缓解(NR)。达CR病例中位年龄32.5(15-62),NR/PR病例中位年龄46.0(16-64)(P<0.05)。CR与年龄、是否为M4/M5型相关(P<0.05)。HAML病例3年DFS和OS分别为45.7%和32.5%。多因素分析表明3年DFS与年龄是否大于50岁及染色体分组相关(P=0.002)。3年OS与是否CR相关(P<0.05)。
   6、HAML病例与NHAML病例预后比较:202例NHAML病例CR率为90.5%,3年DFS和OS分别为44.7%和45.6%。HAML病例与NHAML病例比较,CR率、3年O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年DFS无统计学差异(P>0.4)。去除ED病例,二者的CR率、3年OS仍有统计学差异。
   7、HAML病例与NHAML病例染色体分组及预后:HAML病例中5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根据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标准[1]进行染色体分组,预后良好组4例,中等组45例,不良组8例。NHAML病例中182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根据SWOG标准,预后良好组35例,中等组120例,不良组27例。预后中等组HAML病例CR率、3年DFS、3年OS分别为:61.4%,41.0%和31.5%;预后中等组NHAML病例CR率、3年DFS、3年OS分别为:89.9%,44.6%和44.8%;二者的CR率、3年O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年DFS无统计学差异(P>0.6)。
   [结论]
   1、HAML病例更易发生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低钾血症、出凝血异常、感染、肺白细胞瘀滞,易早期死亡。HAML病例以M4/M5型多见。
   2、HAML病例CR率与年龄、是否为M4/M5型相关。3年DFS与年龄是否大于50岁、染色体分组相关。3年OS与是否CR相关。
   3、HAML病例与NHAML病例比较,CR率、3年OS有统计学差异,3年DFS无统计学差异。
   4、WBC>100×109/L对于染色体中等组病例预后的判断可能更有意义。
   第二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分组方式的探讨
   [目的]
   评价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对预后的影响。将细胞遗传学与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提出新的AML患者预后分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1日于我院住院的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105例,所有患者在诱导化疗结束时(T1)或(和)骨髓抑制期(T2)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有细胞遗传学资料的患者97例。
   [结果]
   1、T1或T2时间点105例行骨穿检查的患者,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0.05者相比,T1时间点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47.4%,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46.2%、21.6%,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9.7%、25.6%。T2时间点二者CR率分别为86.3%、41.4%,3年RFS率分别为52.4%、18.9%,3年OS率分别为61.1%、35.2%。有统计学差异,且T1和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
   2、将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组患者根据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分为二组: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0.05者。前者预后与预后良好组相近,后者预后与不良组相近。
   3、多因素分析表明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AM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1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能较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意义更大。
   [结论]
   1、诱导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CR率、R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
   2、将染色体核型与T1或(和)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分组,可进一步区分中等组患者,有助于评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