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6h】

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 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与PCI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规治疗,但术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支架干预病变的再狭窄问题仍未解决。积累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稳定直至斑块破裂的整个演进过程。但是,在药物洗脱支架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广泛应用背景下,有关探讨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或结论相互矛盾。因此,本研究纳入较大样本量、成功植入药物沈脱支架并给予指南推荐药物治疗方案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浆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快速进展的关系,以验证假说,即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CRP和ET-1等可能预测稳定性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男性243例,平均年龄57±10岁),所有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平均8.5±1.2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根据两次造影诊断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未介入干预血管的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影显示的狭窄快速进展(rapidangioqraphic stenotic progression,RASP)和介入干预的靶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均明确定义。测定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基线和再次入院造影随访时血浆高敏CRP、大ET-1及白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沉等炎症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所有研究纳入患者随访期间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
   结果:造影随访时有136例(43.7%)患者发生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进展组),余175例患者未发生RASP(非进展组)。51例(16.4%)患者发生靶病变的ISR(再狭窄组),余260例未发生ISR(非再狭窄组)。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或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之间基线临床资料匹配。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相比基线高敏CRP浓度增高(中位数,1.60 mg/L vs0.96 mg/L,P<0.001),而基线大ET-1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炎症相关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相比基线高敏CRP(中位数,2.98 mg/L vs1.05 mg/L,P<0.001)和随访时高敏CRP(中位数,2.55 mg/Lvs0.72 mg/L,P<0.001)浓度均增高,而大ET-1、白细胞计数和和血沉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基线高敏CRP(P=0.001)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02)是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RAS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基线高敏CRP的cutoff值1.32 mg/L计算其对RASP诊断预测价值,优势比(odds ratio,OR)为3.49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2.045—5.980。基线高敏CRP>1.32mg/L的患者发生RASP的比例为54%,显著高于基线高敏CRP≤1.32mg/L患者的3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浆高敏CRP(P=0.001)、随访时血浆高敏CRP(P<0.001)和支架植入数量(P=0.015)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时血浆高敏CRP诊断靶病变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6,基线高敏CRP对ISR诊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
   结论:基线血浆高敏CRP水平升高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而基线和随访时持续升高的血浆高敏CRP水平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血浆ET-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不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