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亲手儿食管高分辨测压的临床初探
【6h】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亲手儿食管高分辨测压的临床初探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
   背景:随着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VLBWI)存活率的提高,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成为影响其住院时间、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分析影响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各种因素,探讨如何客观地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安全而有效地进行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响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各种因素与达到足量胃肠道内喂养时间的关系,根据各相关因素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的相关性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制定相应的评分体系。对比应用该评分体系前后的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首先对147例VLBWI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胎龄(31.0±2.0)周,出生体重(1246±185)g,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为(24.4±10.5)天。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时间、脐插管、氨茶碱、光疗、败血症、开奶时间、第7日龄奶量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败血症、光疗、开奶时间、第7日龄奶量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相关。根据各相关因素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的相关性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分值,为147例VLBWI计算生后1天、3天及7天的评分,所计算出的总分值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均显著相关,说明评分体系与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于指导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然后将评分体系及喂养监测标准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该评分体系前后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情况。应用评分体系前的VLBWI为A组,应用评分体系后的VLBWI为B组。A组48例,胎龄(30.0±2.1)周,出生体重(1173±170)克;B组48例,胎龄(30.3±1.7)周,出生体重(1133±238)克。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B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16),B组脐静脉置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00),其他各种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别。两组开奶日龄无显著差异,B组的开奶量、第3、7、14、21、28天奶量较A组显著增多(P=0.008,P=0.000,P=0.000,P=0.020,P=0.005,P=0.011)。B组达足量胃肠道内喂养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07)。两组可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别,B组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较A组显著减少(P=0.041)。两组应用氨基酸的总量无显著性差异,B组应用脂肪乳的总量显著低于A组(P=0.000)。B组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6),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较A组较快开始增长体重(P=0.028)、较快恢复出生体重(P=0.001)、第二周增长的体重较多(P=0.020)。
   结论: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影响因素很多,不但受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制约,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有关,也同时受多种胃肠道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客观地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的评分体系与VLBWI胃肠道内喂养显著相关。应用评分体系制定的VLBWI喂养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前提下,显著加快VLBWI的喂养进程,尽早达到足量喂养,缩短肠外营养的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

著录项

  • 作者

    李正红;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儿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丹华,董梅;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婴儿的营养障碍;
  •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 胃肠道内喂养; 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