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肝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清肝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方法

数据采集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方法

数据采集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缩略语

个人简介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性,同时评价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可以提供独立于NT-proBNP以外的预后信息。
   方法:顺序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于阜外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纽约心功能分级(NewYorkHeartAssociationclass)Ⅱ-Ⅳ级。排除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炎;肝脏及胆道疾病;肾功不全,血清肌酐265μmol/L及以上;合并其他非心源性疾病,预期生存期限少于两年,如恶性肿瘤等;药物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感染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收集并记录临床资料,如患者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同时给与血常规、生化系列、NT-proBNP等血液学检验,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患者出院后,由专人对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电话或见面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情况、生存情况、以及再住院。本研究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出院后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死亡和安置CRT/CRT-D、心脏移植术。
   结果:共顺序入选心力衰竭患者385名。在单变量分析当中,有意义的临床变量分别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白蛋白浓度、心率(HR)、NYHA分级、血浆NT-proBNP浓度、血清肌酐浓度、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钠离子浓度、血清氯离子浓度、血清尿酸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内径(RV)和左房内径(LA)。而接下来的多变量分析表明,与试验人群出院后心脏性事件发生有独立相关性的临床变量为血清白蛋白浓度(HR0.96,CI0.94-0.99,P=0.02)、血清肌酐(HR1.01,CI1.00-1.01,P<0.01)、血清钠离子浓度(HR0.92,CI0.88-0.97,P<0.01)、血清总胆红素(HR1.01,CI1.00-1.02,P<0.01)、NT-proBNP(HR1.01,CI1.00-1.02,P=0.01)。在Kaplan-Meier分析中,将人群以血清白蛋白中位数和NT-proBNP中位数将人群分为2组,发现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在低NT-proBNP、高血清白蛋白浓度的组显著高于各自相对的浓度高于中位数或低于中位数的另外1组。将试验人群以血清白蛋白中位数和血浆NT-proBNP中位数为分界线,将实验人群分为4组,以检验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可以提供NT-proBNP以外的预后信息。结果是,NT-proBNP高于中位数而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中位数的组别(n=128)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比为4组中最高(HR2.89,CI1.90-4.40,P<0.001),NT-proBNP高于中位数而血清白蛋白也高于中位数的组别(n=74)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比(HR2.50,CI1.55-4.04,P<0.001)仅次于NT-proBNP高于中位数而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中位数的组,接下来是NT-proBNP低于中位数,而血清白蛋白也低于中位数的组别(n=68),风险比为2.12(CI1.30-3.45,P<0.01),且各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素,同时可以提供NT-proBNP以外的独立预测信息。
   第二部分,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性,同时评价血清胆红素浓度是否可以提供独立于NT-proBNP以外的预后信息。
   方法:顺序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阜外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纽约心功能分级(NewYorkHeartAssociationclass)Ⅱ-Ⅳ级。排除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炎;肝脏及胆道疾病;肾功不全,血清肌酐265μmol/L及以上;合并其他非心源性疾病,预期生存期限少于两年,如恶性肿瘤等;药物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感染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收集并记录临床资料,如患者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同时给与血常规、生化系列、NT-proBNP等血液学检验,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患者出院后,由专人对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电话或见面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情况、生存情况、以及再住院。本研究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出院后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死亡和安置CRT/CRT-D、心脏移植术。
   结果:共顺序入选心力衰竭患者392名。在单变量分析当中,有意义的临床变量分别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白蛋白浓度、心率(HR)、NYHA分级、血浆NT-proBNP、血清肌酐浓度、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钠离子浓度、血清氯离子浓度、血清尿酸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内径(RV)和左房内径(LA)。多变量分析得出对心脏性事件有独立相关性的变量是血清肌酐浓度(P=0.001,HR1.009,C11.004-1.014)、血清钠离子浓度(P=O.001,HR0.912,C10.863-0.964)、血清总胆红素(P=0.017,HR1.009,C11.002-1.017)、血清直接胆红素(P=O.011,HR1.021,C11.005-1.037)、NT-proBNP(P=0.001,HR1.014,C11.006-1.022)。分别选取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中位数与血浆NT-proBNP的中位数为界限,将试验人群分为4个亚组;同样的方法用于和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和NT-proBNP分层,再次将人群分为4个亚组。结果得到,NT-proBNP和血清总胆红素均高于中位数的亚组(HR1.668,p=0.004,C11.180-2.414)、NT-proBNP和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均高于中位数的亚组风险比(HR2.748,P<0.001,C11.859-4.060)分别为4个亚组中最高。
   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素,同时可以提供NT-proBNP以外的独立预测信息。

著录项

  • 作者

    苏文亭;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健;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602;R361.3;
  •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白蛋白; 胆红素; 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 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