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时期晋陕宁地区的灌溉管理及水权研究
【6h】

明清时期晋陕宁地区的灌溉管理及水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一、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

二、灌区管理的历史梗概

三、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研究状况与本论文研究重点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本论文研究重点

第二章明清时期晋陕宁地区的水权问题

第一节灌溉水权的获得

一、灌溉水权的获得原则

二、历史上我国灌溉水资源的公共权属特点

三、明清时期晋陕宁地区灌溉水权的获得方式

第二节水权的管理

一、水权管理的载体

二、水权的量化管理

三、行使用水权的秩序管理

第三节水权的转让

一、水权与地权的分离

二、水权的买卖

小结

第三章明清时期晋陕宁灌区管理组织体系

第一节明清以前本地区历史上的灌溉简史

一、明代以前本区历代农田水利发展概况

二、明清以前的农田水利法规——以北方地区为主要对象

三、明清以前历代的农田水利管理职官

第二节明清时期灌区官方组织机构

一、社会背景

二、明清两代地方农田水利管理中的官方行政组织机构

第三节民间灌溉管理组织及相关问题

一、民间渠务组织及其人员构成

二、民间渠务管理组织的运作模式

小结

第四章灌溉工程的管理

第一节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

一、日常管护

二、定期疏浚

三、不定期的大修

第二节设施维修与水资源分配的关系

一、重点设施与配水

二、违规修缮的案例及其影响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尤其在北方干旱一半干旱地区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用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灌溉排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最近20年来,在农村施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灌溉管理仍旧延续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和集体包办的模式,造成灌溉管理主体的“缺位”和“错位”,带来了农田水利灌排设施老化失修、管理责任不清、无序用水和浪费用水、灌溉面积萎缩、农业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水资源短缺益发严重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而紧迫。那么,如何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如何做到水权明晰和管理有序;如何调动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就成为当今实现灌溉用水高效、规范管理和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山西、陕西、宁夏三省(自治区)处于半干旱地区,又属于北方的粮食主产区。明清时期,本区有着较为完善的灌溉管理组织和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明确的水资源权属划分。这一时期的灌溉管理经验又通过各地的乡规民约、官府案牍、文人笔记等形式被大量保存下来,为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料参考。因此,本文选择对明清时期晋陕宁地区的水权界定、灌溉管理组织的构成和运作、演变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因素及其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推动水权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这一特定区域的水权管理在历史时期具有下列一些特点: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团体和个人享有使用权;主体经济形态为自耕农经济;农户自主参与灌溉管理;当时已经出现了水权转让的情况,即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目前我国水权的国家、团体和个人的权利划分模式与历史上有相似之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与自耕农的土地经营形式相似,水市场和参与式管理也正是我们当今力图实现的先进水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这些基本相同的背景条件和现代灌区水权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赋予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根植于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灌溉制度与水权内涵对完善当今的灌溉制度,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刘洋;

  •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周魁一,谭徐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农业水文学 ;
  • 关键词

    水权; 灌溉管理; 明清时期; 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