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褪黑素对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影响及机制研究
【6h】

褪黑素对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影响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血糖、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第二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第三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及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结论

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主要在夜间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受光线明暗及昼夜节律调控的吲哚类激素,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自由基和氧化应激、调节机体血脂和血糖代谢等多种心血管相关的生理药理学作用。体内褪黑素水平的下降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机体的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机体血清褪黑素水平的改变与机体脂糖代谢异常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褪黑素与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是否可以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典型特征是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脂质,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巨噬细胞表面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及其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的重要始动因素。研究证实,ABCA1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功能障碍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ABCG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功能与ABCA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具有协同作用。褪黑素能否影响ABCA1和ABCG1的表达及其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目前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建立大鼠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动物模型,分别对以上三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血糖、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研究目的:
   1.建立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大鼠动物模型;
   2.观察在生理性褪黑素缺乏的环境下大鼠体内血脂、血糖代谢的特点;
   研究方法:
   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松果体摘除手术建立大鼠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动物模型(Px组),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Con组),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夜间褪黑素水平判断褪黑素缺乏模型是否成功;
   2.在术前0周,术后4周、8周、16周四个时间点测量褪黑素缺乏大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血脂、血糖相关代谢指标的水平,分析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点;
   3.测量术后16周大鼠肝脏脂质水平含量,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
   1.去松果体组(Px组,N=16)动物夜间褪黑素水平减少至术前的20%,且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Con组,N=14)(8.19±2.05ng/L和39.98±5.91ng/L,P<0.01),褪黑素缺乏模型制作成功;
   2.在术前0周和术后4周、8周、16周各组大鼠血脂血糖水平分别为:
   1)血脂代谢指标:两组动物血脂基线水平一致。Px组大鼠血清TG、FFA和VLDL-C水平自术后4周时相比4周Con组大鼠均显著增高,并持续增高至16周(P值均<0.05)。在校正0周基线值后,Px组上述指标的16周相对0周变化值仍较Con组变化值显著增加(P值均<0.05);
   2)糖代谢方面,两组动物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基线值水平一致。相比术后16周Con组,术后16周Px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增加(P<0.05),ISI指数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INS的的增高无显著意义。在校正了术前0周水平后,术后16周Px组上述阳性指标的变化值相比对照组变化值的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
   3.Px组大鼠16周肝脏单位质量的甘油三酯含量相比16周Con组显著增加(P<0.01),但其单位质量的总胆固醇含量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第二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机制
   研究目的:
   1.研究褪黑素缺乏环境下大鼠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情况,
   2.研究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调控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机制;
   研究方法:
   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模型组(8只),以假手术组(7只)作为对照(见第一部分);
   2.分别测量褪黑素缺乏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时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MDA、oxLDL、TNFα、IL-6和CRP的水平,检测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MCP-1、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情况;
   3.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系,用褪黑素干预oxLDL预刺激的内皮细胞,观察细胞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NF-κB、P38-MAPK、.JNK和ERK磷酸化水平的表达,探讨褪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
   1.两组动物血清炎症因子基线值水平基本一致。在术后16周,Px组(N=8)大鼠血清MDA、oxLDL、TNFα、IL-6和CRP水平相比16周Con组(N=7)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在校正0周基线值后,Px组上述指标的16周相对0周变化值仍较Con组变化值显著增加(P值均<0.05);
   2.术后16周,Px组大鼠主动脉内皮MCP-1、VCAM-1和MMP-9因子表达水平的IOD值相比16周Con组对应值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而Px组大鼠16周ICAM-1表达相比Con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褪黑素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oxLDL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MCP-1、VCAM-1和MMP-9蛋白表达(P值均<0.05);并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oxLDL诱导RAEC细胞内NF-κB和P38-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P值均<0.05),但对JNK和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
   第三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机制
   研究目的:
   1.研究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的变化;
   2.研究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ABCA1和ABCG1的表达情况;
   3.探讨褪黑素对巨噬细胞ABCA1表达的相关信号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
   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模型组(共16只),以假手术组(共16只)作为对照(见第一部分);
   2.分别收集培养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的腹腔巨噬细胞,检测褪黑素缺乏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的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和全血清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评估不同因素介导外流率的变化;
   3.检测术后16周腹腔巨噬细胞ABCA1和ABCG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4.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并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ABCA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机制。
   研究结果:
   1.两组动物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基线值基本一致。Px组(N=6)术后16周的全血清诱导(-7.29±5.91%和-3.80±4.79%,P<0.01)以及ABCA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相对0周的变化值(-4.21±4.82%和-1.20±2.12%,P<0.01)相比Con组(N=6)对应的变化值均显著下降,但ABCG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的变化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2.术后16周,Px组(N=6)的腹腔巨噬细胞ABCA1转运体mRNA水平的表达相比16周Con组(N=6)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3.术后16周,ABCG1转运体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两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4.褪黑素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增强THP-1巨噬细胞ABCA1和LXRα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值均<0.05); PPARγ和LXRα拮抗剂均可显著抑制褪黑素对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P值均<0.001);褪黑素膜受体MT1/MT2拮抗剂对于褪黑素对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调控均无显著影响。
   研究结论
   1.通过松果体摘除手术成功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动物模型。
   2.褪黑素缺乏可显著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影响大鼠血甘油三酯和血糖代谢。
   3.褪黑素缺乏促进大鼠体内炎症反应过程,促进并可能通过NF-κB和P38-MAPK通路参与的机制调控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的表达。
   4.褪黑素缺乏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ABCA1基因表达及其介导的胆固醇外流;褪黑素以不依赖于褪黑素膜受体的方式作用于巨噬细胞内的PPAR,-LXRα途径,调控细胞ABCA1的表达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