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技术促进静脉淤血皮瓣回流的实验研究
【6h】

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技术促进静脉淤血皮瓣回流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双侧兔耳血管铸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双侧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指标

4.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三部分 VAC联合微针技术对兔耳静脉淤血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指标

4.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一 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监测及其治疗

文献综述二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皮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特别是静脉淤血一直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干预皮瓣静脉淤血的方法包括各种抗凝溶栓药物的使用、医用水蛭、高压氧、小切口放血以及最新的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纵然采取多种方法,仍不可避免的会在临床上遇到因静脉淤血而引起的皮瓣部分甚至完全坏死。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二十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方法,其运用于静脉淤血后皮瓣坏死的创面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微针可在皮肤上创造微米级药物运送通道,穿刺深度仅达角质层,未触及神经末梢,不产生痛觉。能否利用微针创造的多个通道,联合负压的作用,改善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这在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十分少见。
  研究目的:
  1、对兔的耳部血管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观察其对称性及主要的动静脉血管分布,为兔耳皮瓣作为动物实验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
  2、建立一个稳定的、可用于自身对照的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模型;
  3、运用兔耳静脉淤血皮瓣自身模型研究负压创面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在静脉淤血皮瓣治疗中的相关机制和治疗效果,探索简便有效救治静脉淤血皮瓣的方法,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和结果:
  1、兔耳血管铸型的建立
  方法:对5只实验兔的头颅进行标本的分离、灌注、腐蚀和冲洗,通过化学性血管铸型的方法建立双侧兔耳的血管模型,观察双侧兔耳主要动静脉的走形及分布。
  结果:成功建立了兔耳的血管铸型,兔耳主要的动静脉走形比较稳定,两侧分布基本对称。
  2、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的建立
  方法:将15只实验兔双侧兔耳均作为实验对象,设计长宽6×3cm2的皮瓣,根据蒂部宽度的不同分为蒂部3cm、2cm、1cm、0.5cm及0cm组,仅保留耳后动脉作为供血动脉,蒂部皮肤为静脉回流唯一通道;观察不同组之间、同一只实验兔双侧兔耳之间皮瓣的变化及成活率。
  结果:在蒂部宽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实验兔双侧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面积大致相同,不同实验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蒂部宽度不同的实验组之间皮瓣成活率差异较大;蒂部0.5cm的皮瓣形成皮瓣淤血的范围及概率更高。
  3、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对兔耳静脉淤血皮瓣的影响
  方法:选择13只实验兔双侧兔耳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设计长宽6×3cm2,蒂部0.5cm的静脉淤血皮瓣,实验组术后即刻予滚针在皮瓣远端1/2行穿刺治疗,并行VAC装置固定,低分子肝素盐水保持滚针穿刺孔道通畅;对照组仅给予适当加压包扎。3天后去除VAC装置,双侧皮瓣于相同位置取材,检测MDA、SOD、NO值,行病理切片、VEGF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术后7天双侧皮瓣成活率。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天的MDA、SOD、NO值,VEGF免疫组化,术后7天的成活率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
  1、实验兔双侧兔耳的主要动静脉走形、分布基本对称,以双侧兔耳建立的淤血皮瓣模型结果显示双侧对称性良好,可作为自身对照的模型。
  2、动物实验表明负压封闭治疗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可显著降低氧自由基的损伤,提高VEGF的表达,促进皮瓣血管新生,从而促进静脉淤血皮瓣的回流,改善静脉淤血皮瓣的成活。

著录项

  • 作者

    陈文霖;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整形外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范金财;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22.1;
  • 关键词

    皮瓣移植; 静脉淤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负压吸引装置; 微针; 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