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RISPR/Cas9技术建立ATRX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
【6h】

基于CRISPR/Cas9技术建立ATRX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1.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1.2. ATRX基因与端粒的替代延长机制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内容流程图

四、实验方法

4.1 构建识别ATRX基因目标序列的sgRNA重组载体(pLenti-sgRNA-Lib)

4.2 慢病毒滴度测定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

4.3 细胞培养相关实验方法

4.4 细胞感染实验方法

4.5 HeLa单克隆细胞分选方法

4.6 T7核酸内切酶Ⅰ(T7 Endonuclease Ⅰ,T7E1)酶切实验方法

4.7 ATRX基因sgRNA切割位点Sanger测序

4.8 BCA方法测定蛋白浓度

4.9 Western-blot实验方法

五、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5.1.质粒载体

5.2.感受态菌株

5.3.细胞

5.4.细胞培养试剂

5.5.PCR主要试剂

5.6.Western-blot主要试剂

5.7.主要试剂盒

5.8.主要仪器设备

5.9.主要溶剂配方

5.10.本实验设计的5组ATRX基因sgRNA目标序列

5.11.根据5组ATRX基因sgRNA目标序列设计合成的sgRNA接头序列

5.12.T7E1实验PCR扩增ATRX sgRNA目标序列的引物设计

六、结果与分析

6.1.sgRNA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6.2.慢病毒颗粒滴度检测结果

6.3.sgRNA重组载体感染HeLa细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片

6.4.T7核酸内切酶Ⅰ(T7E1)酶切实验结果

6.5.Western-blot鉴定ATRX蛋白表达水平的实验结果

6.6.编号#21的HeLa细胞株ATRX基因Sanger测序结果

七、讨论

7.1.关于ATRX基因靶序列的选择

7.2.识别ATRX基因目标序列的sgRNA重组载体的构建

7.3.sgRNA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

7.4.T7E1实验初步鉴定5组sgRNA介导的CRISPR/Cas9系统对ATRX目标序列的切割效率

7.5.Western-blot在蛋白水平鉴定ATRX敲除的实验结果

7.6.Sanger测序在DNA水平分析ATRX突变机制

7.7.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Ⅱ型CRISPR/Cas9系统通过sgRNA识别目标基因组序列,介导Cas9对DNA进行切割,从而引入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非同源末端结合(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方式修复DSBs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肿瘤细胞需要有维持端粒长度的机制来实现无限分裂。
  研究表明约85%的肿瘤依赖端粒酶的激活,15%的肿瘤则依赖端粒的替代延长机制(alternativelengthening telomeres,ALT)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维持端粒长度。胰腺内分泌细胞瘤、脑胶质细胞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现ATRX基因失活与端粒的替代延长机制紧密相关。为进一步揭示ATRX在ALT激活中的作用和ATRX对肿瘤发生的作用,本课题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ATRX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通过Western-blot在蛋白水平鉴定ATRX的表达和Sanger测序在DNA水平鉴定ATRX基因序列突变,成功建立了ATRX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