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p130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Gp130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部分:Gp130及其上游和下游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Gp130抑制剂干预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Gp130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多效应的细胞因子,它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多种肿瘤细胞所产生,IL-6与其受体结合后能够诱导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糖蛋白130(Glycoprotein130,Gp130)是IL-6细胞内信号转导最为关键的信号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Gp130及其上游、下游信号通路在PAH发病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PAH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64只SD大鼠,体重240-25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1周组、MCT2周组、MCT3周组和MCT4周组。MCT组单次剂量腹腔注射MCT(6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立大鼠PAH模型。在MCT注射后1周、2周、3周和4周,在相应的时间点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处死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VG)染色分析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大鼠肺组织IL-6、Gp130和信号转导激活因子3(STAT3)及其下游增殖、凋亡信号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T注射后2周,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收缩压(RVSP)开始升高,4周时mPAP和RVSP显著升高。肺血管组织病理学分析提示2周时肺中、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少量增生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4周时肺中、小动脉中层平滑肌显著增生和血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MCT组IL-6、Gp130和STAT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Gp130在第1、2周时表达明显增多,第3、4周时表达较前两周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第4周时,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Ⅱ receptor,BMPRⅡ)及其下游p-Smad1/5/8表达明显降低,而它的配体BMP2的表达增高。此外反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muscle actin,a-SMA)表达升高,促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抗凋亡因子Survivin表达显著增多,促凋亡蛋白Bax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也显著升高。
  结论:MCT诱导的大鼠PAH肺组织中出现中、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凋亡。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AH的发生和发展。Gp130有望作为干预PAH的潜在治疗靶点。
  第二部分:Gp130抑制剂干预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失控性增生,管腔狭窄,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研究表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转导激活因子3(STAT3)在PA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Gp130是IL-6/STAT3信号通路极为重要的中转站。本研究旨在探讨Gp130抑制剂对PAH肺血管重构的影响以及其在PAH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96只SD大鼠,体重240g-25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MCT组、MCT联合Gp130抑制剂治疗组。Gp130抑制剂组于MCT注射后第14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5mg/kg的Gp130抑制剂,对照组和MCT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至28天。4周后各组均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用HE染色和VG染色分析肺中、小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大鼠肺组织IL-6、Gp130和STAT3及其下游增殖、凋亡信号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MCT组比较,Gp130抑制剂干预组降低了MCT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减轻,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血管周围炎症细胞减少,肺小动脉中层肥厚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相关因子IL-6、IL-1β、TNFα及CX3CL1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凋亡因子Survivin表达显著减少,反映PASMCs增殖的PCNA和a-SMA表达明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也显著减少。此外,BMPRⅡ表达增加,但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Gp130抑制剂能够阻断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减轻MCT诱导的大鼠PAH的炎症反应,抑制PASMCS的增殖,逆转肺血管重构。此外,Gp130抑制剂上调MCT大鼠肺组织中BMPRⅡ的表达。因此,Gp130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PAH的一个新的药物。

著录项

  • 作者

    黄智伟;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柳志红;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3.202;
  •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糖蛋白130; 白细胞介素6;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