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及中国成年人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6h】

中国城市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及中国成年人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

1.1 背景和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1.7 附录

第二部分:中国成年人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2.1.背景和目的

2.2.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2.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空气污染与血压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
  目的: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空气污染位列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第四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减排措施保证空气质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降低细颗粒物(PM2.5)水平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本研究拟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在2016~2030年我国城市地区35~84岁人群中空气质量提高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并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的健康获益进行比较。
  方法:
  中国心血管疾病政策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编程模拟技术建立的心血管发病、死亡和干预措施的投入和效果的预测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中国35~84岁人群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病流行趋势。依据联合国人口计划署预测的我国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估计中国城市地区2016~2030年间的人口数量。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0~2009年的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2016~2030年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应用meta分析汇总长期PM2.5暴露对冠心病、卒中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的效应。在维持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背景趋势变化基础上,模拟2016~2030年间PM2.5水平导致的我国城市地区35~84岁成年人中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数。其中,现况情境保持PM2.5水平不变(62μg/m3);空气污染改善情境包括三种,假定2016~2030年间,PM2.5年平均浓度能逐渐线性地降低到以下三个PM2.5目标值:(1)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PM2.5浓度(55μg/m3);(2)我国二级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浓度限值(10μg/m3)。为了进一步比较控制空气污染的健康获益,假定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背景趋势变化影响同样存在、PM2.5浓度保持在现况水平,分析2016~2030年间,以下两种情景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包括:(1)50%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达标(即2030年达50%的高血压控制率);(2)吸烟率(包括主动吸烟与被动二手烟暴露)降低50%。
  结果:
  如果PM2.5水平维持在62μg/m3,在仅有传统危险因素趋势变化和人口数变化的背景影响,2016~2030年我国城市地区35~84岁人群中每年约55.3万冠心病死亡和77.3万卒中死亡。PM2.5浓度降低到2008奥运会水平每年将减少3.8万例冠心病死亡和2.0万例卒中死亡。到2030年,吸烟率逐渐下降到2016年吸烟率的50%,每年将减少6.4万例冠心病死亡和1.7万例卒中死亡。收缩压达标率(<140mmHg)达到50%,每年将减少7.5万例冠心病和13.0万例卒中死亡,其健康获益远大于空气污染达到2008年北京奥运水平,但与达到中国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获益接近。
  结论:
  空气污染是我国城市地区重要的且又是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空气污染的小幅度改善(达到北京奥运会水平)就能取得明显的心血管疾病健康获益。空气污染改善幅度越大,其心血管疾病健康获益越大。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空气质量为代价,有必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将空气质量提升到我国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部分 中国成年人腹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02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成年男性腹型肥胖(腰围≥90cm)和女性腹型肥胖(腰围≥80cm)患病率分别从1993年的8.5%和27.8%迅猛上升,2009年分别达到27.8%和45.9%。本研究拟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探讨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研究共27020人,年龄35~74岁,其中男性13063人,女性13957人。在2007~2008年和2013~2015年开展两次随访调查,最终分析纳入15289人,其中男性6952人,女性8337人。基线调查时,收集人口学指标、生活方式、疾病史等信息,并测量腰围、血压、身高和体重等。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随访阶段测量研究对象血压并收集服药信息。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或最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逐步校正混杂因素,评估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经过平均11.2年随访,共有6126例新诊断高血压,其中男性2857例,女性3269例。在949例男性腹型肥胖者和1187例女性腹型肥胖者中,分别有493例和667例在随访阶段诊断为高血压,男女性腹型肥胖者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1.9%和56.2%。与非腹型肥胖(正常)者比较,腹型肥胖者多因素校正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男性HR(95%CI)为1.30(1.17-1.44),女性HR(95%CI)为1.40(1.28-1.54)。与正常腰围(<90cm)男性相比,腰围90-94cm、95-99cm和≥100cm的男性,多因素校正的高血压发病HR(95%CI)分别为1.23(1.08-1.40)、1.36(1.14-1.63)、1.53(1.18-1.99)(P趋势<0.001);与正常腰围(<85cm)女性相比,腰围为85~89cm、90~94cm和≥95cm的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HR(95%CI)分别是1.41(1.26-1.58)、1.31(1.11-1.54)、1.55(1.28-1.87)(P趋势<0.001)。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相似。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腹型肥胖(以腰围值判断)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腰围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呈线性关系。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腹型肥胖的流行可能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人群的健康促进与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应将腹型肥胖(腰围)作为高血压防控干预的重要指标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黄辰;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顾东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脂肪代谢障碍;高血压;
  • 关键词

    腹型肥胖; 高血压; 发病风险; 空气污染; 心血管系统; 健康状况;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9:3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