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银屑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6h】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银屑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银屑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RBP4水平的测定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RBP4对HaCaT细胞分泌IL-1β、IL-17A的影响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银屑病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升高。共同的遗传背景、重叠的慢性炎症过程、异常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是银屑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基础。脂肪组织可分泌具有活性的脂肪因子,多种脂肪因子在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疾病的发生中扮演一定角色,可能是炎症性疾病与代谢病疾病合并发生的一个纽带。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肥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数项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有所差异,但研究结果不一,故RBP4与银屑病是否有关联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循环中,RBP4是视黄醇(即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维生素A对于表皮的正常形成、发育与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维A酸可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由此推测,RBP4与银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通过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而影响银屑病的发生。本课题旨在探讨RBP4是否与银屑病的发生有关,并初步探索RBP4在银屑病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4例PsV患者、40例GPP患者及25例对照者血清中RBP4水平。并将PsV患者、GPP患者的血清RBP4水平与患者年龄、银屑病总病程、BMI、严重程度评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HDL-C、LDL-C、CRP进行相关性分析。
  2.提取12例PsV患者及14例GPP患者的皮损组织、9例对照者皮肤组织中的总RNA,使用GoscriptTM 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反转录酶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使用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及ABI7500型Real-time PCR检测仪完成实时定量PCR,对PsV组、GPP组及对照组各组织样本cDNA进行RBP4mRNA片段特异性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用PCR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判断其扩增效率,根据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比值以2-△△Ct计算其相对表达量。
  3.选取8例PsV患者及10例GPP患者的皮损组织、8例对照者的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切片制作及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仪对切片进行评分。每例样本随机截取5个视野,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仪可根据面积及灰度值对所截取视野进行评分,计算5个视野的平均值,作为该例样本的评分。
  4.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将其分为RBP4组及对照组。约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当每孔内细胞融合80~90%时,向RBP4组各孔内分别加入药物浓度为5μg/ml、10μg/ml、25μg/ml、50μg/ml的RBP4溶液,每个浓度设立6个复孔,向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继续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孵育。48h后收集各孔内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7A的水平。
  结果:
  1.GPP组血清RBP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8),PsV组血清RBP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GPP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HOMA-IR呈高度正相关(r=0.503,p<0.01),与TC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74,p<0.05),与HDL-C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33,p<0.05),与患者年龄、总病程、BMI、GPP严重程度评分、TG、LDL-C、CR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3,p<0.05)。PsV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年龄、总病程、BMI、PASI评分、HOMA-IR、TC、TG、HDL-C、LDL-C、CR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3,p<0.05)。
  2.GPP组、PsV组皮损组织RBP4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9)。GPP组、PsV组皮损组织RBP4mRNA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155,0.179)。
  3.不同浓度(5μg/ml、10μg/ml、25μg/ml、50μg/ml)RBP4分别作用于HaCaT细胞48h,HaCaT细胞IL-1β及IL-17A的分泌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结论:
  1.GPP患者血清RBP4水平及皮损内RBP4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sV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皮损内RBP4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BP4与银屑病的发生有关,且与GPP的关系更为密切。
  2.不同浓度RBP4分别作用于HaCaT细胞48h,HaCaT细胞IL-1β及IL-17A的分泌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通过抑制HaCaT细胞分泌IL-1β、IL-17A从而阻止银屑病的发生,可能是RBP4在银屑病发生机制中的一个作用。
  3.RBP4可能是一种阻止银屑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著录项

  • 作者

    吴超;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皮肤性病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晋红中;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58.630.2;
  • 关键词

    银屑病; 发病机制;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