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涡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眼底改变的动态探究
【6h】

涡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眼底改变的动态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涡静脉结扎模型的建立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2.讨论

三、结论

第二部分:涡静脉结扎后所致病变的实验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剂

2.实验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2.讨论

三、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涡静脉循环系统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涡静脉是眼球的主要回流静脉,是脉络膜静脉的唯一回流途径。涡静脉回流系统的异常可导致眼前节和眼底的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可引起前节缺血,虹膜新生血管生成,并与很多眼底疾病,如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相关。涡静脉循环障碍后可能引起脉络膜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脉络膜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
  通过建立涡静脉结扎动物模型,探究涡静脉结扎后造成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眼部改变,评价急性期和慢性期脉络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评估脉络膜血管结构功能的变化。
  方法:
  将11只食蟹猴分为A、B、C三组,每组随机抽取一只眼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为对照眼。A、B、C组实验眼分别给予结扎颞上和颞下象限2条涡静脉、只结扎颞下象限涡静脉,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后结扎颞上和颞下2条涡静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建立涡静脉结扎动物模型。随访观察12周。
  每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当日、术后前三天、之后每周一次进行眼压测定及裂隙灯观察。每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4周、8周、12周进行眼底彩照(F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分析各时间点各图像有无异常,ICG充盈速度和流空时间有无改变。利用Image J软件在ICGA图像对脉络膜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结扎涡静脉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但激光诱导CNV模型与涡静脉结扎术联合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不理想。
  实验组的眼压在术后当日、术后1天和术后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出现了前房渗出、前房出血、虹膜淤血等眼前节缺血的表现。A组一只实验眼术后1周内FFA和ICGA上出现颞上和颞下大范围斑片状荧光渗漏的表现,术后4周发生荧光充盈迟缓甚至无荧光充盈,并随着时间延长更加明显。其他猴无类似表现。术后1天A、C组实验眼可见明显的颞侧脉络膜静脉充盈延迟(100%),术后1周恢复正常。术后4周开始A、C组的实验眼的结扎象限的脉络膜静脉发生缺如现象(发生率:A组87.5%,C组50%)。术后12周A、C组实验组的颞上象限的脉络膜血管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比未见明显差异。各组ICG排空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OCT检查可见B组实验眼术后1周内颞下象限脉络膜较颞上象限脉络膜厚。
  结论:
  涡静脉结扎动物模型可成功建立,结扎1-2条涡静脉可在短期内引起脉络膜循环障碍相应的表现,长期效应为脉络膜循环系统发生代偿性改变。结扎涡静脉的动物模型更适合于急性期脉络膜循环障碍的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王琼;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陈有信;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73.402;
  • 关键词

    眼底病变; 发病机制; 涡静脉; 脉络膜; 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